今年臺風“天鴿”來臨之前,12345熱線聯動指揮部署防御應急,海口供電局抓緊對線路下的樹障進行清理。
“我和家人對你們12345熱線非常感謝!你們是真正為百姓辦事實,有效率的政府部門。沒有這樣的時效性,一個拖了長達7個月的投訴案件,估計還要繼續等待結局。”近日,市民文先生的一個投訴電話打到了12345政府服務熱線。接到投訴件后,通過熱線平臺工作人員的介入和協調,相關部門及時查處假冒偽劣醫療器械,并將購買器械的貨款退回,讓文先生一家了了一個心結。
“這個號碼一撥就通,這條線路永遠在線,始于群眾訴求、終于群眾滿意,這句承諾必定兌現,30分鐘響應處置,這種服務務實管用:12345,服務找政府。”這是我市許多企事業單位和百姓流傳的“順口溜”。數據會說話,事實更會說話,有成效,奔實效,讓“順口溜”的公信力得到了證實。僅通過海口市12345政府服務熱線中心今年運行情況通報的一組數據就可以找到答案:2017年以前熱線呼入量年均約27萬通,2017年1月至8月29日熱線呼入量已達到54.2萬通,辦結率99.42%,群眾滿意率逐步提高,群眾口碑越來越好,群眾獲得感大幅提升,從2017年年初的48%提高到目前92%(緊急件辦件滿意率達到99%)。
海口市積極推動政府服務資源整合,以“聽民聲、集民智、察民情、解民憂”為宗旨,從“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角度出發,通過對全市政務類和公共事業類服務熱線進行整合,為群眾訴求搭建了統一的受理、監督以及政務公開平臺。依托這一平臺,海口市形成了一套高效便捷的為民服務體系,服務范圍基本涵蓋民生的各個領域,暢通渠道,傾聽民意,查找問題,服務百姓,架起了黨和政府貼近群眾、服務群眾的橋梁,成為政務服務的特色品牌。
12345熱線平臺內張貼著“百姓的訴求平臺”等暖心標語。
12345熱線平臺內張貼著“百姓的訴求平臺”等暖心標語。
一條熱線,立接立辦
24小時傾聽群眾訴求
市區海秀路白坡里電信大廈4樓——海口市12345政府服務熱線中心。
“這里,白天進出的人少,晚上從來不關燈,工作人員都是24小時忙碌著。他們的工作看起來‘簡單’,就是接接電話。”市民彭先生時常從這里經過,起初感覺是既陌生又好奇。而就在今年5月4日,他帶著錦旗來到這里表達感謝時,才知道了這是一個“管用”的地方。
彭先生的侄子為某網吧主管,因調解客人與收銀員的矛盾,在下班以后被人毆打受傷昏迷不醒,之后家屬向警方報警,但開始民警稱需當事人醒來后錄入筆錄才能處理,所以問題一直沒能解決。彭先生在朋友的建議下,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撥打了12345熱線。熱線平臺受理辦件后轉辦給轄區派出所,警方立案偵查后,很快破案,嫌疑人落網。面對辦件的順利解決,彭先生感慨地說:“撥打了12345熱線后,才知道這個地方真的管用!果然是始于群眾訴求、終于群眾滿意。”
“與原先的服務熱線相比,整合后的熱線平臺在很多方面都有創新。”海口市政府服務中心副調研員、12345熱線黨支部書記張賢海介紹,自2016年11月開始,新一屆海口市委、市政府領導班子對熱線平臺服務全市人民的宗旨、意識和質量高度重視,優化頂層設計,完善管理框架。逐步建立了“呼叫平臺、管理平臺、處理平臺”三位一體的熱線指揮中心,市政府成立了熱線工作領導小組,各區、各熱線成員單位相應成立了領導小組,各鎮街、社區建立了工作組和工作站,市紀委監察局的職能已納入熱線管理體系,市委組織部、市政府督查議案室派駐人員到熱線指揮中心現場辦公。
“在海口,立足規范整合熱線資源,共享同一平臺上下聯動,構建市、區、鎮(街)、村(居)、社區五級熱線響應機制,強化監督管理。目前,12345熱線辦理工作實行“集中受理、分類處理、限時辦理、協調督辦、反饋回訪”的運作機制。85名話務員輪流值班,確保24小時全天候運行。”熱線處處長高飛介紹說。
“感情上貼近群眾,工作中服務群眾”,這是熱線受理中心堅持“微笑服務”的理念,開展“讓群眾‘聆聽’你的微笑”活動。12345政府服務熱線的話務員,大都是“80后”和“90后”的女孩。話務員李燕告訴記者,在這里工作的確很辛苦,但是只要一接起電話,就有一種責任感,因為熱線代表著政府的形象。
市政工人路面鋪設。
一張網絡,民呼有應
有利于老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
“家里的有線電視信號時好時壞,幾個月時間解決不了。一個電話,政府熱線管了。”
“反映附近小區存在人為焚燒和自燃現象,多次尋找小區物業處理無果,沒想到今天一個電話就給解決了。”
“小區前段時間停電成了常態,居民已經習慣了,但致電12345熱線,情況立馬好轉。”
……
以前,這一件件讓群眾頭疼的事情,如今卻能夠快速解決。從熱線網上流程看,最長的辦結時間沒有超過48小時。熱線人員將群眾反映的問題記錄下來,并根據情況進行分類處理。記錄、轉辦、回復都在同一軟件平臺上完成,任何一個環節都可以隨時查看、監督。
“制度化、規范化的流程保證了群眾訴求辦理的通暢。”張賢海介紹,海口政府服務熱線平臺按照“一個號對外、一個平臺監控、一張網管理、一個指揮體系調度”的要求,合并交通服務、勞動監察等各類熱線近20個,打通數字城管、網格員、公共聯動中心、三防指揮部等6個系統。自今年5月11日起,市交通港航服務熱線66665666、數字城管熱線呼叫平臺和市交警支隊車管所服務熱線16800168陸續整合接入12345熱線平臺。
《監督考核問責暫行辦法》《首問責任制度》《成員單位負責人輪流值班制度》等管理制度的相繼出臺,不折不扣地落實市委市政府30分鐘響應處置機制。解決了一件事涉及到多個部門,沒人管、“踢皮球”現象的發生。也解決了一些模棱兩可,群眾沒有具體部門可找或無處訴求的問題。
據了解,今年以來12345熱線平臺加大督辦督查力度,跟蹤督辦熱線辦件561件,曝光典型辦件42起,涉及46家單位,共問責處理213件322人次。
“群眾再小的事也要做,只要民有所呼,我們就要有所應。”張賢海稱,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從垃圾清運到下水道堵塞,從油煙污染到噪聲擾民。
據統計,12345熱線平臺日均接話量從年初的700多個,增加到3400多個(最高峰值達1.04萬個),增長約4.9倍;2017年前,年均接話量27萬通,2017年預計可達到95萬通,增長約3.5倍;群眾滿意率從年初的48%,提高到目前的92%,接通率近期始終保持在93%左右;微信公眾號開通2個多月,關注用戶達75000多個。
12345熱線平臺內張貼著“百姓的訴求平臺”等暖心標語。
一個機制,層層壓實
以服務群眾永遠在路上為宗旨
其實,海口市12345政府服務熱線在解決群眾訴求中,只是頂層上的受理和督辦。而具體辦事的部門則在它的91個熱線成員單位(市級、區級),并已形成較為完整的組織服務體系。服務熱線管理中心為一級網絡用戶,負責分發轉辦受理事項,跟蹤催辦轉辦事項,審核評價辦理結果,對受理中心及承辦單位進行績效考核;縣(區)政府、市直職能部門及公共服務單位為二級網絡用戶,負責辦理一級網絡用戶交辦的事項,并對下級網絡用戶辦理結果進行審核和回復;鄉鎮(街道)及二級網絡用戶的下屬機構為三級網絡用戶,負責辦理上級網絡用戶交辦的事項并向訴求人反饋辦理結果。
張賢海介紹,各區、各部門圍繞“12345”處置各類合理訴求,積極聯動妥善解決了一大批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密切了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關系,打通了便民服務“最后一公里”,取得了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隨著廣大群眾對“12345”的知曉率越來越高,社會認知度和影響力越來越大,群眾口碑里的獲得感越來越強,“12345,服務找政府”這一鄭重承諾也越來越得到椰城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
8月21日,市民張先生乘坐1路公交車到了瓊山一小站,在公交車后門沒關的情況下,張先生準備走到后門下車,就在這時,公交車忽然啟動,導致他在車廂內摔倒,在醫院檢查發現肋骨骨折。此時間公交公司未在規定時限內給出具體處理結果,且無法給出處理時限。
無奈之下,張先生撥打了12345熱線,在接到投訴辦件后,海口市公交集團有限公司、交警部門多方聯動,最終事情得到解決。
“12345政府服務熱線”零距離為民服務的同時,也為政府打開了一扇傾聽社情民意、開門納諫的窗口。熱線中心通過編寫工作簡報、分析報告和呈閱件,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了依據。比如高考期間,根據市民訴求,及時向市政府專題匯報,促成電網、交通、交警等多部門聯合制定相關措施,全力保障高考期間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而針對群眾反映集中的電動車停放亂收費問題進行了系統分析后,熱線中心制定出臺電動車亂收費指導性意見,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電動車收費糾紛多發的局面。
滿意率是“12345”的生命線。12345熱線把市民投訴分類處理。緊急類辦件,是接到市民投訴之后,話務員第一時間跟職能部門聯系,要求職能部門在第一時間與市民聯系,同時要求必須在30分鐘內趕到事發現場進行處理,如果在30分鐘內處理不完的,可以向話務員上報,說明辦件所需時間,凡是緊急類辦件都要一直跟到底。第二個是辦件質量,以前市民撥打12345熱線,反映的很多問題都得不到解決。現在許多改革的措施和規定倒逼政府工作人員加大對辦件的督查,并通過抽查,看辦件的質量是否讓市民滿意,如果不滿意,則要求職能部門重新處理。
建設服務型政府事無大小,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服務群眾永遠在路上,讓群眾滿意才是目的。海口從一條熱線破題,時間雖短,成效已見端倪,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
記者蔡康 陳昌波
(海口網9月7日訊)
?
?
相關鏈接:
頂層設計: 海口“12345”質效快速提升的引擎
黨建支撐:海口“12345”搭起便民連心橋
聯動:海口12345政府服務熱線不斷前行的源泉
海口12345聽民聲集民智察民情解民憂 擔當見初心
改革創新:海口“12345”強力前行的原動力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