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深圳10月5日電?題:深圳連續出臺互聯網金融監管措施 行業自律監管不斷推進
新華社記者孫飛
近期,深圳互聯網金融協會相繼上線網貸從業人員違規違紀信息共享平臺,發布網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退出指引(征求意見稿),行業自律監管不斷推進。從銀監會等四部門聯合發布行業暫行辦法出臺,至今已有一年時間。在嚴監管背景下,網貸行業加速洗牌,不少業界人士認為,平臺唯有加快轉型、練好風控等“內功”,方能在未來競爭中脫穎而出。
9月27日,深圳互聯網金融協會上線網貸從業人員違規違紀信息共享平臺,記錄從業人員的違規違紀信息,并向接入成員單位共享。網貸從業人員參與欺詐、套現、盜用、偽造、篡改客戶申請資料等,將被拉進“黑名單”,還可能面臨自律懲戒等處罰。
兩天后,深圳互聯網金融協會又發布了網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退出指引(征求意見稿)。在不少業界人士看來,隨著行業監管暫行辦法出臺、地方監管細則逐步推進,行業自律監管的不斷完善將成為網貸行業規則的重要補充,有利于促進行業誠實守信、健康發展。
在監管規則逐步落地、細化、趨緊的背景下,網貸行業也告別了發展初期的“野蠻生長”,進入深度調整期。盈燦咨詢數據顯示,去年8月監管政策出臺以來,有近千家P2P平臺退出了網貸行業。
一方面是監管加強促使部分平臺退出,一方面一些平臺選擇“主動清盤”。近期,業內累計交易量排名前列的紅嶺創投,宣布3年內清盤網貸業務。
紅嶺創投董事長周世平表示,退出的主要原因是“不掙錢”。“成立8年以來,平臺上的累計交易量達到2800多億元,為投資者帶來60多億元的收益,但平臺不僅沒賺錢,甚至還虧錢。”周世平說,“做網貸運營成本、墊付成本都很高。”
按照網貸監管暫行辦法“資金存管”“備案管理”等規定,不少平臺正在加緊合規進程。融360數據顯示,截至9月20日,上線銀行資金存管的網貸平臺數量為520家,占比由一年前的不到10%上升為27%。
對于網貸監管暫行辦法借款限額(企業100萬元、自然人20萬元)的硬性要求,不少平臺標的限額達標率不斷提高,開始向小額、分散的供應鏈金融、消費金融、信用貸、車貸等垂直領域轉型,面向小微群體提供普惠金融服務。
“我們結合小微企業發展現狀,推出了供應鏈金融‘訂單貸’等產品,借款期限2-35天,借款金額100萬元以內,利率低至10%,符合小微企業‘短、小、平、急’的融資需求,目前這一產品累計交易量達到1.7億元。”廣州e貸總裁方頌說。
在不少觀察人士看來,一些平臺的“吃力運營”,還在于商業模式、風控手段偏向傳統金融。在行業未來的競爭中,“深耕細作”、發力科技與風控是平臺“大浪淘沙”的關鍵。部分網貸平臺轉型,需要進一步布局垂直、細分領域,同時也要建立完善信用評分體系,夯實自身風控能力。
?
?
相關鏈接:
金融監管不要忽視市場的“動物精神”
治亂象防風險 數十億元罰單按下金融監管升級鍵
金融監管協調機制漸顯:讓“貓”歸“貓籠”
夯實風險“防火墻” 金融監管體制改革提上日程
?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