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不懂得休息的人就不懂得學習和工作”,休閑活動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容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我國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時間結構正在悄然改變,對休閑活動需求不斷增強、休閑消費能力日益提高??纯催@些與休閑活動相關的行為習慣變化中,是否有你的影子?
國家發力、經濟發展,“幸福產業”進行時
休閑生活水平是衡量民眾幸福感的一項重要指標,隨著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服務消費對經濟增長的驅動作用越來越突出。我國的休閑產業已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正從實現國民幸福的關鍵手段走向支撐國家發展的重要支柱。
2016年11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擴大旅游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領域消費的意見》,指出要圍繞五大幸福產業的重點領域,引導社會資本加大投入力度,推進幸福產業服務消費提質擴容。所謂的“五大幸福產業”涵蓋旅游、文化、體育、健康、養老五個領域,構成了休閑產業的主體。隨著國家休閑政策的發布,各地也在依據自身情況制定相關方面的政策法規,進一步落實帶薪休假、組織休閑節事活動等,助力休閑產業規劃全面的鋪開。
大眾的休閑需求,也在隨著經濟發展而增強。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國內生產總值達74412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7%,人均GDP達5.38萬元;城鎮化率為57.35%,總體呈穩步上升趨勢;第三產業(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持續增長,2016年達51.6%,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這些都為休閑需求的持續增強提供了重要的基礎。
同時,我國居民收入和消費近年來均持續提升。2016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3821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32316.3億元,全年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4.6%。隨著居民收入的增多,休閑方面的支出也隨之增加,從旅游、文化、體育、健康、養老五大幸福產業發展的統計情況來看,2016年1至11月間,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中,五大幸福產業營業收入合計同比增長12.6%。居民消費由基礎性支出向幸福性支出過渡,標志著休閑社會的持續發展。
從時間分配看“勞逸結合”
我國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讓居民生活時間分配發生了巨變:勞動時間不斷減少,個人生活必需時間日趨增加。加上國家假日制度的改革,居民擁有了越來越多的休假日數,“勞逸結合”的節奏正在變得更加合理。
以北京市為例,從1996年到2006年,北京市居民的勞動時間(工作時間和家務勞動時間的總和)大幅縮短,個人生活時間大幅增加。其中,工作時間和家務勞動時間分別減少了1.9%和0.4%,休閑時間雖然減少了3.4%,但個人生活必需時間增加了5.7%。
從平均每日各類活動時間來看,與1996年相比,北京市居民在2006年的勞動時間減少了32分鐘,休閑時間減少了50分鐘,個人生活必需時間則增加了將近一個半小時。
日常休閑時間雖有所減少,但是制度約束性休閑時間(帶薪休假等)在增加。而隨著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和互聯網的普及,休閑活動呈現多元化趨勢,休閑活動頻次和休閑消費支出大幅增加,休閑消費水平日趨提高。
相關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北京市居民每天使用手機上網時間多于2小時、使用電腦上網時間多于1小時。在上網期間,人們可能進行人際交往、閱讀書報新聞、看影視劇、購物、游戲等多種休閑活動。
通過對日常休閑方式占用時間的對比,我們不難發現,隨著人們休閑活動可選種類的增加以及網絡的發展,用在看電視上的時間明顯減少,但新的娛樂方式也可能讓人變得越來越“宅”,體育鍛煉和人際交往方面所花的時間均有所下降。
此外,從進行相關休閑活動的頻次(天數)和消費支出來看,2016年北京市居民的人均休閑活動頻次比1996年增加21.6天,人均休閑活動消費總支出達一萬五千元,休閑消費能力不斷提高,其中尤以旅行游玩的消費支出增加最多。
核心領域推進休閑產業發展
旅游、文化、體育是休閑產業的核心領域。以旅游方面為例,2016年我國旅游總收入為4.69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3.6%,其中,國內旅游人數超44億人次,國內旅游收入近4萬億元,旅游作為休閑產業重要一極的作用正在逐步顯現。
在新的發展規模下,旅游休閑業正在發生變化,新興旅游要素不斷增加,正如國家旅游局局長在2017年旅游工作會議上總結的,在傳統的“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基礎上,正在形成“吃、廁、住、行、游、購、娛”和“文、商、養、學、閑、情、奇”的旅游綜合要素體系。
除了旅游之外,其他核心領域也在隨著居民消費結構的優化而不斷發展。2016年1至11月,文化及相關產業服務業中,文藝創作與表演、游樂園等行業企業的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21.6%、44.4%;2016年,限額以上單位體育娛樂用品類比上年增長13.9%,高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3.5個百分點。在消費者需求高漲、國家對幸福產業的整體推進等相關因素的推動下,“十三五”期間,休閑產業還將釋放新的發展動能。
?
?
相關鏈接:
濱兵:“離婚考卷”,夫妻感情怎能用分數衡量?
自取硬幣能否“衡量”社會道德?
人民幣面面觀:貨幣地位該怎樣衡量
宏觀經濟形勢的衡量要超越通俗的“兩分法”
?
?
?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