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1月1日消息(記者劉杰 通訊員王晴)年底將至,有不法分子頻繁利用“改號軟件”冒充公檢法機關,以“涉嫌犯罪”、“電話停機”等為由實施電信詐騙。據介紹,海南近期共發生多起此類電信詐騙案件,其中海口僅10月份就發生了19起。為此,海南省反電信詐騙中心公布兩起典型案例,并提醒廣大市民要注意防范,接到此類電話一定要提高警惕,以免上當受騙。
典型案例一:假冒最高檢鏈接騙走5萬元
10月16日,海口一高校學生小劉突然接到一個自稱是上海市公安局辦案民警王警官的電話,稱據辦理一起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交代,小劉名下有一張電話卡涉嫌犯罪,且已經電信部門查實。小劉稱其未去過上海、也沒辦理過上海的手機電話卡,對此不知情。此時,對方就給小劉發了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鏈接,讓小劉打開鏈接查看。
小劉看后發現確是最高人民檢察院的信息,也有自己涉案的相關證據,包括照片。小劉很緊張,立即聯系對方詢問怎么辦。對方聽小劉的語言表達有些慌亂,知道小劉已經上當,就告訴小劉,在發給小劉的鏈接網站上,輸入自己名下的銀行卡賬戶和密碼,待檢察機關審查,如果審查沒事,小劉便可以洗脫嫌疑、認定無罪。小劉錄入信息后,即收到一條短信提示自己的平安銀行賬戶50000元被轉走。小劉覺得不對勁,遂打開電腦查詢最高檢的網址,發現此前登陸的是假網站,才意識到自己上當受騙,于是報了案。
典型案例二:假稱其涉及電信詐騙騙走3.8萬元
10月21日,海口賴某接到一個自稱海南省通信管理局的工作人員電話,對方稱賴某在廣州注冊了一個手機號碼,該號碼已向群眾發送了虛假中獎短信10000余條。賴某聽后一頭霧水,即提出了異議,對方稱如不信可幫其將電話轉到屬地公安機關辦案部門,讓其咨詢。隨后電話就“轉接”到廣州市公安局,賴某將事情原委告訴了接警的“楊警官”。“楊警官”稱,經查,賴某在廣州開通的手機號涉及電信詐騙,雖然不是賴某本人操作,但也逃脫不了干系,要對賴某進行拘留。賴某聽后很害怕,“楊警官”提出了要核查賴某的征信額度,要求其將所有銀行卡內的錢轉到指定銀行賬戶進行審查。賴某沒有錢,但由于害怕被公安機關拘留,就想辦法借了38000元,通過自己的銀行卡轉給對方指定的銀行賬戶。
轉賬后,賴某想事情有點蹊蹺,就將情況告訴了家人,在家人的提醒下,才發現自己上當受騙,遂報了案。
預防冒充公檢法機關詐騙請牢記以下三點:
一、公檢法機關在大家的心目中具有權威性,犯罪分子正是利用這一點,冒充公檢法行騙。但是公檢法機關作為執法部門,是絕對不會使用電話方式對所謂的涉嫌犯罪、銀行卡透支等問題進行調查處理的,公檢法機關及其他部門之間也不會相互接轉電話,勿輕信秘密辦案而獨自聽人擺布。
二、公檢法等機關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安全賬戶”,凡通過電話、短信要求您對自己的存款進行銀行轉賬、匯款的,或者聲稱進行資金審查的,請一概不要相信,防止上當受騙。
三、犯罪分子利用特殊計算機軟件,能模擬各類電話號碼,接到類似電話時一定要冷靜、沉著,特別是涉及錢款轉賬時,要立即停止,把好最后一道防范關口。
遭到詐騙后如何處理:
一、立即撥打110報警;
二、一旦匯款后發現自己被騙了,可在第一時間撥打銀聯專線請求幫助;
三、看對方的賬戶是哪家銀行的,然后用電話撥打該銀行的客服電話,輸入你匯款的目標賬號(騙子的賬號),在提示輸入密碼時連續5次輸入錯誤,這時該賬號會自動鎖定,時間是24小時,這寶貴的24小時將使對方無法將錢轉移,避免損失擴大,也為警方破案提供時間;
四、為防止騙子用網上銀行轉賬,可及時登錄該銀行的網上銀行,登錄時輸入目標賬號(騙子的賬號),密碼連續輸錯3次,該賬號網銀將被鎖定24小時。
?
相關鏈接:
假公檢法電話終被攔截?人大代表功不可沒?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