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人問津到蜚聲國內 成為果品市場新寵
瓊中綠橙品牌路越走越寬
特定包裝箱。
瓊中綠橙開摘。
西湖龍井、五常大米、陽澄湖大閘蟹……當農產品“撞上”特定地域,孵化出的品牌符號總能在日趨激烈的市場博弈中搶占高地。而在海南乃至全國的柑橘類市場中,帶著地域色彩的“瓊中綠橙”當之無愧成為了佼佼者。
踏訪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的綠橙種植基地,瑩潤飽滿的果實尚在枝頭,一摞摞訂單卻早已從全國各地飛來。“以前七八毛一斤都沒人要,可現在即便賣到二十元一斤依舊供不應求!”從無人問津到備受追捧,瓊中農業技術研究推廣中心副主任林培直言,瓊中綠橙“身價”逐年上漲的背后,是其越走越寬的品牌化之路。
品牌如何立足?
贏在起跑線以品質取勝
作為海南熱帶水果的一大品牌,瓊中綠橙以皮綠、橙甜、汁多、皮薄而聞名全國。倘若要追根溯源,綠橙其實并非瓊中的“土特產”。作為我國華南地區柑桔的主栽品種之一,發源于廣東廉江的“紅江橙”在上世紀80年代迎來種植鼎盛時期,并于1988年前后首次引入瓊中。
“當時就覺得這兒山好水也好,種出來的橙子一定也好吃。”眼看第一批橙子到了成熟季,果皮卻遲遲不見轉紅時,這讓第一批嘗試種植綠橙的果農們慌了神。可當他們掰開橙子嘗了一口后,之前的顧慮瞬間煙消云散——皮為綠色、肉為紅色的這種橙子,看似尚未成熟,實則果實飽滿、酸甜適度、化渣率高,是難得的上佳果品。
“剛開始大家都沒見過綠色果皮的橙子,的確不太好賣。”果農戴宏國回憶,那時候種出的橙子要叫“紅江橙”或“紅橙”才賣得出去,一斤也只值幾毛錢。
好在真金不怕火煉。在歷經瓊中紅江橙、瓊中紅橙、海南綠橙等不同身份的變遷后,“瓊中綠橙”的名號最終在一路摸爬滾打中應運而生,并憑借獨特的氣候條件、土壤環境以及不斷改良后的品種,進入豐產期后逐漸成為果品市場的新寵,成為海南一張名片。
以品質“贏在起跑線”的同時,瓊中綠橙開始實行標準化種植管理,并不斷實現質的跨越。2002年被評為海南省優質農產品、博鰲亞洲論壇2003年年會指定產品、第53屆世界小姐總決賽組委會指定水果,并獲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2004年又被評為海南省名牌產品……一系列組合拳接連打出,讓瓊中綠橙自此蜚聲島內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