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舍河生態修復過程中,在道博龍湖旁發現的一處古遺跡——“仙人峒”。 本報記者 梁冰 攝
曾坐落在美舍河畔的“瓊州第一塔”——明昌塔。 (資料圖)
美舍河生態修復疏理文脈高度提升城市內涵
改革開放后,我國社會和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但是經濟高速發展、城市不斷擴張,水體問題突出。針對水污染途徑多元、水質安全隱患多樣的現實威脅。侯立安提出,積極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加強海水、雨水、再生水等非常規水資源開發利用;提高水污染防治水平,從源頭消減污染物排放量,保障水資源綠色開發利用;推進凈水行業由環境污染控制向低能耗、資源化、能源化、生態健康的綠色方向轉變,提高再生水處理回用綠色化水平,推進流域源潔流清。
海口的水體治理也在踐行侯立安提出的這些理念。海口將治水融入生態修復,運用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河道兩邊的綠帶空間構建起“滲、滯、蓄、凈、用、排”六位一體效果,在洪水來臨時能夠發揮治蓄與增強排澇的功能。目前,美舍河綜合治理項目一期5個示范段基本完工,岸上樹木、河中水草,鳥兒歡鳴、魚兒嬉戲的景象重現。而鳳翔濕地公園更為城市居民提供優質的生態空間,成為周邊居民休閑的好去處。公園在提升水體環境的同時,完善基礎設施,帶動水系周邊土地的綜合利用及價值提升,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有機會結合,充分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美舍河不僅是一條美景之河,也是海口地區的文脈之河,串起了一座城的古今歲月,留下了一座城的勝景遺跡,沿岸匯集了海南文化體育公園、府城、五公祠、仙人峒、南溟古剎——大悲閣、海口老城等全省最重要的人文歷史場所,南洋文化、海南本土文化在此交相輝映。侯立安說:“誰也不愿意在黑臭水體周邊生活,但如果治理好了,就是一道美麗的水景觀,打造出城市水文化,就會讓城市更加增色。”
“周邊的居民如果60%認為水體是黑的、臭的,那就必須治理,黑臭水體治理達到相關的數據標準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感官標準,就是要90%的民眾認為水體不黑不臭了。水環境的改善,會讓周邊居民提升幸福感,也會讓更多居民參與到水環境的保護中來。”侯立安說。
近些年,曲久輝在水質科學與技術方面取得豐碩成果: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獎1項、何梁何利科技獎1項、國際創新項目獎2項……2009年,曲久輝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他說:“對待水污染,技術治理的只能是過程和末端的污染,根本的出路還在于產業結構的調整、在于發展模式的創新、在于全社會價值觀的轉變。”
曲久輝表示,要構建一套綠色的城市水循環系統,來保障生態系統的健康,實現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它不是灰色的,是綠色的,綠色的標志就是再生的,過程是清潔的,我們可以回收能源、回收資源,可以回收利用這其中的水;這個過程當中是沒有風險的,它不僅是源頭控制,削減了風險,而且在處置過程當中它也規避了風險,它應該是可持續利用、可持續管理、可持續作用的。所以,未來的城市水系統,它應該是建立在一種全新的概念之上,特別是在排水當中,能建立在標準和效應協同控制之上。
“從技術本身看,治理水污染是一個系統工程。因為很多情況下,環境污染是多介質的交互作用,水、氣、土壤之間相互影響,各種環境要素之間的關系要綜合考慮。”曲久輝說,如氨從畜禽養殖場排放到土壤和水體,也會揮發到空氣中促進霧霾形成,具有典型的污染物多介質傳輸特征。那么治理的過程也應該從水污染的復合性和非線性特征出發,構建并實施系統和綜合治理、污染物資源化和能源化的新模式。
記者祝勇
(海口網12月2日訊)
相關鏈接:
海口加大美舍河巡查力度 勸阻垂釣、網魚案例68起
海口龍華“環境保護,我承諾!”志愿活動走進美舍河濕地公園
深讀|海口美舍河生態本底“斷臂再植” 讓一切生物都重新來過
海口高新發控公司美舍河現場宣講十九大精神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