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利現金貸:狂歡過后如何理性沉淀
“一個親戚借現金貸逾期了,結果催收的電話、短信一直打給我和其他親戚,各種言語詛咒,實在令人氣憤!”上海市民蔡英最近非常苦惱,甚至報了警。
暴力催債,揭開了現金貸亂象的第一塊“遮羞布”,將現金貸江湖的那些恩恩怨怨暴露在世人面前。作為一種互聯網小額借貸產品,現金貸近兩年規模暴增,目前已成為繼P2P之后又一野蠻生長、亂象叢生的互聯網金融領域。近日,國家相關部門發布通知,對現金貸業務進行規范整頓。
供需兩旺,現金貸業務井噴
一家非實體產業公司,半年利潤高達10億元,同比增長695%。你以為這是天方夜譚?這恰恰就是靠現金貸業務實現暴利的某互聯網金融平臺的業績。
現金貸有多賺錢?號稱“中國最大的在線小額借款平臺”的趣店,僅2017年上半年,就實現18.33億元的營業收入和9.84億元的凈利潤,凈利潤率達53%。緊隨其后的拍拍貸,2017年上半年凈利潤也高達10.486億元。
這兩家赴美上市的互聯網金融公司,主要盈利業務都離不開現金貸。現金貸爆發的紅利,似乎成了此類公司IPO之路的通行證。
暴利之下,國內現金貸業務迅猛發展,互聯網金融公司紛紛搶灘。據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秘書長吳震介紹,當前從事現金貸業務的平臺有2693家,其中利用網站從事現金貸業務的平臺最多,數量為1366家。“今年平均每月都有數百甚至上千家現金貸公司冒出來。”互聯網金融品牌服務平臺小銅人創始人劉俠風說。
與此同時,現金貸用戶量快速增長。數據顯示,2017年3月至9月,平均每月新增現金貸申請用戶400萬人左右。現金貸行業的累計借貸人數,從2017年1月約1000萬人,迅速增至9月近3000萬人。
可見,現金貸業務實現井噴,與供需兩旺密不可分。一方面網貸企業密集進入現金貸行業,另一方面大量信貸需求長期處于抑制狀態,最終帶來現金貸行業的爆發式增長。
現金貸變身“陷阱貸”
當前市場上許多現金貸業務處于監管盲區,并存在利率畸高、暴力催收、用戶信息泄露、多頭共債等問題。
年利率36%,是國家對現金借貸平臺利率規定的法定上限。野蠻生長的現金貸平臺,為何能大張旗鼓地向用戶收取超高費率,從而獲取暴利?
據半月談記者調查,大部分現金貸平臺正在鉆法律空子。他們以日息、月息作為宣傳口徑,故意隱瞞較高的年化利率,同時通過賬戶管理費、征信費等名目對客戶變相收費。大部分平臺都故意將利息水平設置得較低,規避36%的年利率上限,同時通過提高其他服務費獲取利潤。
記者在規模較大的現金貸平臺“指尖貸”上進行體驗,借1000元,21天,利息雖然只要7元,但要收取管理費用50元,實際到賬為950元,到期還款還要支付14元服務費,實際還款金額1021元。
這樣算來,看似年化利率只有約12%,但實際年化利率高達123%。一旦發生逾期,罰息率更是高得令人咋舌。記者在“指尖貸”上看到,一筆1000元21天期的借款,每天要罰息0.5%,如果逾期半年還款,借1000元本金需還2000元。
“按照目前現金貸行業的慣例,用戶拿到現金貸借款時,會被提前扣除賬戶費等費用。平臺也會故意不做到期提醒,等用戶逾期后,再收取一定的罰息。一些缺乏償還能力的用戶,還會面臨利滾利。”星合資本董事長郭宇航認為,目前現金貸存在息費不清、罰息過重等問題,很容易淪為“掠奪性借貸”。
此外,正如蔡英的遭遇,借款人及其親朋還有可能面臨催收公司的“暴力催債”。“主要是用電話和短信‘轟炸’其親朋好友,甚至會采取暴力手段。”網貸之家研究院院長于百程說。
現金貸平臺用戶信息泄露問題也值得關注。為獲得流量和客戶,某些平臺大量采購個人數據進行電話推銷,而且把數據轉賣給其他人。某現金貸平臺工作人員表示,只要用戶在一個現金貸平臺上注冊過,其相關資料很快就會成為行業內公開的信息。記者在一個現金貸平臺注冊后,每天會收到好幾個其他現金貸平臺的短信和推銷電話。
共債風險隱患大已成為行業共識。吳震表示,現金貸存在突出的多頭借貸(向兩個及以上平臺借貸)問題。招銀前海金融的調查數據顯示,現金貸行業用戶多頭借貸行為已超過50%,多數借貸人在3家以上平臺借款。
監管“亮劍”,如何做好“堵”與“疏”
在現金貸業務快速發展的同時,必須盡快完善監管體系,對其進行規范,否則一旦風險爆發,現金貸很可能和校園貸一樣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
央行相關負責人日前稱,包括現金貸在內的所有金融業務都要納入監管,任何金融活動都要獲取準入。
與此同時,近期各地監管部門相繼“亮劍”現金貸。深圳、重慶、寧波等地金融辦開始對轄區內小額貸款公司現金貸業務或現金貸平臺進行再摸底調查。如重慶市金融辦公室下發《關于開展小額貸款公司現金貸業務自查的通知》,要求轄區內網絡小貸公司在11月10日前上報自查情況。
監管“亮劍”,如何做好“堵”與“疏”,從而有效引導現金貸業務陽光化、正規化?一方面,要設立門檻,建立準入制度;另一方面,要切實規范利率水平。
建立準入制度,將現金貸納入監管,首先需明確監管主體。現金貸雖然是新生事物,但是分析其商業模式,實質為基于互聯網的小貸業務。郭宇航建議,對于現金貸業務的監管,可以考慮納入小貸及網絡小貸的監管框架,保持政策的一致性和延續性,避免產生監管套利和尋租空間。
對于利率畸高等亂象,監管部門應進一步規范現金貸平臺的利率水平、平臺中介費用、逾期罰息等。在于百程看來,今后應硬性規定平臺公開年化利率,不能用“日息”等障眼法蒙騙借款人,同時由借貸產生的其他費用也應該透明化。(半月談記者吳燕婷 王淑娟)
?
?
相關鏈接:
現金貸“大逃殺” 警惕蔓延式風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