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2月23日電(記者 王牧青) 距2018賽季中超中甲中乙聯賽開球還剩3個多月,中國足協終于正式公布了新賽季的各項“新政”:從U23政策到外援人數調整、從梯隊建設新要求到細化準入制度、從加強外籍裁判使用頻率到推進俱樂部名稱中性化,種種變化之下,2018賽季的聯賽將呈現巨大的變化。
強制更多U23球員出場 外援空間被壓縮
“U23新政”執行一年后,6名適齡年輕球員通過聯賽鍛煉,在年底的東亞杯上代表國足出場,交出了讓人欣喜的答卷?;蛟S是受到了成績的鼓舞,足協下定決心繼續深耕U23新政,下個賽季,更多U23將獲得強制出場的機會。
2018賽季聯賽中,每場比賽每隊11名首發球員中至少有1名U23球員,外籍球員累計上場人次,中超聯賽為不得超過3人次,中甲聯賽為不超過2人次,中國足協杯賽中不同級別聯賽球隊之間的比賽,外籍球員每場報名上場規定按低級別聯賽的規定執行,與上賽季相同。
與上賽季不同的一項是,U23球員的實際累計上場人次不得少于本隊外籍球員實際累計上場人次,若違反規定,該場比賽按棄權處理。
U23球員的出場與外援掛鉤,是新U23政策的最大特點。顯然,足協希望解決多年來聯賽存在的“本土年輕球員匱乏“和“大牌球員泛濫”之間的矛盾。以上賽季的經驗,新的U23政策無疑將為更多的年輕球員創造鍛煉機會,達到聯賽反哺國家隊的初衷。
不過,新政之下也應警惕,大力重視U23球員,可能會導致該年齡段球員的身價和薪資出現不合理的飆升,足協應考慮出臺配套的薪資限制條款,防患于威脅爆發之前。至于U23新政實施后,各支俱樂部如何使用,是否會出現上賽季那樣開場即換下的尷尬,只能靠每名教練的具體應對再判斷了。
每輪都有外籍裁判 全面引進視頻裁判
足協新規中,關于裁判員的部分篇幅不少。最近幾年,各界對中超裁判員的質疑聲音從未停止,足協也多次坦率地承認,目前本土裁判的水平,恐怕很難追上中超聯賽的進步速度。
下個賽季開始時,為了加強裁判管理和培訓工作,足協擬成立裁判管理部,并下設中超裁判工作組、中甲裁判工作組、中乙裁判工作組等8個工作組。
2018年開始的每輪聯賽,將有計劃地邀請國外高水平裁判員來中國執法,并選派中國優秀裁判員赴國外聯賽執法,通過雙向交流,進一步提高我國裁判員業務水平;同時,將推出職業裁判制度,建設一支職業裁判隊伍。下賽季的中超聯賽全面引進視頻裁判,中甲聯賽全面實行底線裁判。
上賽季末,中國足協邀請了多名來自于歐美的世界知名裁判執法焦點對陣,這些場次中,質疑裁判的聲音幾乎消失;但在設立底線裁判的效果上,上賽季的部分場次,盡管加派了底線裁判,禁區內仍出現了爭議性判罰。
因此,邀請外籍裁判、設立底線裁判的措施非常必要,視頻裁判的引入,也將降低出現錯漏判的幾率。但必須指出,提升本土裁判水平的努力不能松懈,目前本土裁判的水平繼續提高,明年的世界杯上,恐怕不會出現中國裁判的身影,這也是一個遺憾。
資料圖:中超俱樂部隊名去商業化將是趨勢。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企業冠名進入倒計時 三年實現隊名中性化
關于聯賽各家俱樂部冠名的討論,從去年開始已在足協內部開始進行。今年的新規提出了“各俱樂部要加快推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逐步優化股權結構,通過三年左右的時間逐漸實現俱樂部名稱的中性化和非企業化”。
盡管針對的是俱樂部品牌和足球文化,看上去不會對聯賽的構架和環境產生影響,這更接近歐洲成熟職業聯賽的特點——基于本地土壤成長和生存,大都在隊名中不出現主要贊助商的名字。足協此舉一方面是向成熟聯賽體系靠攏,同時也避免了企業利用足球短線投資,突然撤資后導致俱樂部經營困難的可能。
不過,中超俱樂部普遍造血能力有限,企業冠名在俱樂部收入中占很大比例。因此,如果沒有了商業冠名,取而代之的是上海FC、廣州FC等名字,如何平衡俱樂部的收支將成為一個待解的難題。
資料圖, 廣州恒大梯隊球員蔡明民在聯賽備戰中
精英梯隊聯賽啟動 青訓規模悄然增大
除了萬眾矚目的U23新政,足協也對各俱樂部的梯隊建設做出了細化的規定。其中,2018年,中超中甲俱樂部要具備U19、U17梯隊,并參加中國足協舉辦的精英梯隊聯賽。到了2019年,中超、中甲俱樂部要具備U19、U17、U15、U14、U13梯隊,并參加中國足協舉辦精英梯隊聯賽及其他中國足協舉辦的比賽。
其中,2018年中超、中甲精英聯賽將分為U19聯賽和U17聯賽,U19、U17聯賽以分站循環賽的辦法進行,全年各進行5個階段比賽,每個階段各分為4個賽區,每賽區4隊進行雙循環比賽,每隊全年共比賽30場。精英聯賽擬定在2018年3月至11月進行,具體賽程安排將同競賽規程在2018年初下發。
可以看到,足協的U23新政將加快現役這批球員的換血力度,但U23并不是重點。一手抓U23的同時,足協正督促各家俱樂部完善青訓梯隊。如果3-5年后,足協在下轄聯賽施行類似于U23新政的“U20新政”、“U18新政”,恐怕也不會讓人意外。(完)
??诰W http://m.yinhu3.com [來源: 中國新聞網] [作者:孫靜波] [編輯:楊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