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金沙灣蜂虎濕地小區飛翔的池鷺。記者石中華 攝
城鎮發展濕地保護齊頭并進
苦練內功的同時,海口積極學習三亞、廈門等多個城市濕地修復的經驗,把“生態修復”、“海綿城市”、“河長制”、“灣長制”、“城市更新”和“五化”點面結合的科學治理措施設定為頂層目標抓手,清晰地推進濕地保護和城鎮發展。
鑒于潭豐洋獨具特色的生產生活方式和羊山濕地文化,市委市政府將潭豐洋土整項目部分用地范圍調整為規劃建設潭豐洋省級濕地公園,使得國家Ⅱ級保護植物水菜花、水蕨、野生稻的重要棲息地的近萬畝火山熔巖濕地得以保留,并在此基礎上以生態理念來統一優化設計,打造成既符合生態要求的示范性土地整理項目,又達到保護濕地資源的目的,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在潭豐洋濕地公園建設中得到體現。
為保護地表水和城鎮內的生態環境,海口出臺了以河流、排污溝渠、湖庫、飲用水源等地表水環境整治和修復為重點,包括污染源治理、截污、河網水系整治的綜合城市更新方案,舉全市之力對現有河道、溝渠進行疏通、整治;對市區內的美舍河、龍昆溝、海甸溪等31個河湖水域進行清淤,對堤岸和水體進行生態治理;同時,大力宣傳海綿城市的建設,通過點的修復,達到對面的帶動,逐步達到城市面的“海綿”化。
經過近兩年的生態修復和海綿城市建設,許多企業從中受益匪淺。高新區把“河長制”作為主要抓手,通過美安科技新城的海綿化改造,大大促進了園區的招商引資發展,現在已有17個項目開工建設。園區中的那內河、榮昆河等正開展海綿化生態修復改造,“棧道景亭,洲島駁岸,相得益彰;綠植流水,花鳥蟲魚,其樂融融”已不是傳說;東寨港保護區重點開展環境綜合整治,立法將東寨港自然保護區的管控范圍由原來的5萬多畝擴大到12萬多畝,水質從5類提升到3類,鳥類已記錄到的種類由204種增加至212種,魚類已記錄到的種類由119種增加至160種。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