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在東寨港保護區內高飛的白眉鴨。記者石中華 攝
生態修復經濟效應日益顯現
生態修復給周邊群眾帶來的是慕名而來的成倍增量的游客,對周邊經濟的帶動效應日益顯現。
美舍河是市中心區東部一條河流,不到7個月的時間里,海口在3.5萬平方米的垃圾堆填場上建成全國最大的梯田濕地,其中1.4萬平方米梯田濕地具有八級凈水功能,目前日處理污水能力5000噸。同時,克服種種困難,成功引種紅樹林,是我國首次在城市內河成功種植紅樹林,既美化了景觀,凈化了水體,又消除了污染。如今,沿岸居民告別了20年不敢開窗的歷史,周邊商業圈也隨之興旺,美舍河已成為水體治理示范樣板和典范,成為市民和游客休閑的首選地。2017年9月,美舍河成功獲批第十七批全國“國家水利風景區”。
⑦在夏塘濕地公園內棲息的大白鷺。記者石中華 攝
實現濕地保護利用與城鎮經濟文化的可持續發展是保護濕地最終目的,海口利用濱海濕地資源開展生態旅游,白沙門公園、假日海灘生態旅游區,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來拍鳥觀鳥和觀光旅游。全市濕地農業發展勢頭走強,秀英區永興鎮的“馮塘綠園”,是一個集羊山濕地、生態農業、民俗文化、創意產業等多元素融合的鄉村生態旅游區,每年給每戶村民帶來2萬多元收入。美蘭區三江鎮的“鶴舞九湖”,將濕地文化與農耕文化相結合的鄉村生態旅游片區,每年吸引近5萬游人到此旅游觀光;全市濕地農業發展勢頭較好,龍華區龍泉鎮涵泳村的千畝荷塘,當地村民依靠荷塘就增加超過1500萬元的收入。通過濕地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激活了海口濕地生態旅游市場,給海口濕地保護帶來了勃勃生機。
有了良好的生態,城鎮就有了重點發展濕地旅游業的把手。海口正在結合“美麗鄉村建設”、“百鎮千村工程”,利用羊山地區的古橋、古井、古村落等,打造“羊山濕地生態經濟試驗示范基地”,形成全域旅游,打造親近自然的“慢生活”休閑旅游區、紅樹林特色小鎮。
見習記者 李嬌珠
(海口網1月16日訊)
?
相關鏈接:
與天涯社區一技術員合謀刪帖獲利 海口一男子被判刑?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