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內郁郁蔥蔥的樹木。(特約記者 黃一笑 攝)
④蜿蜒盤旋的新舊溝。(特約記者 陳松 攝)
美舍河:海口水體治理生態名片
一年前,美舍河還是條市民不愿親近、掩鼻疾走的“臭水河”。如今,這里破除硬質堤岸變生態駁岸,河底淤泥移到岸邊成了紅樹生長的沃土,一個個人工樹島點綴在河里,水下生長著郁郁蔥蔥的凈污苦草,河邊無障礙通道多了起來,休閑活動場所也不斷增設……越來越多的人來到美舍河邊散步賞景,這里變成了海口市民和游客游山玩水的好去處。
美舍河,海口綠色生態系統的一個關鍵性、基礎性廊道,全長約16公里,水域面積約68萬平方米,流經龍華、瓊山、美蘭三個區,更是海口市的母親河。多年來,美舍河流域發生了滄海桑田式的生態巨變,“一條大河、兩岸稻花”的景象僅存在檔案照片中,鳳翔濕地公園周邊地塊開發無序、使用雜亂,場地內堆滿建筑垃圾,河道渠化問題突出,水體黑臭現象嚴重,美舍河美麗不再,百姓不能親近。
2016年,海口啟動水環境綜合整治,市委市政府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美舍河作為突破口,采取“業主+施工企業+專業顧問+政府”監管的“PPP+EPC+跟蹤審計+全程監管”模式,按照“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的治水新理念進行流域系統治理。以水環境改善為目標,打破藍綠空間界限,因勢利導改造渠化河道,重塑健康自然的彎曲河岸線,營造自然深潭淺灘和泛洪漫灘,為生物提供多樣性生存環境,構建水岸融合,藍綠交織的生態廊道,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為解決規劃打架,海口在全省率先實行“河長制”,變“九龍治水”為“一龍治水”,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摒棄過去人工化、“三面光”的河道硬化渠化的治理方式,按照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理念,取得了明顯成效。在鳳翔示范段,海口在3.5萬平方米的垃圾堆填場上建成具有八級凈水功能的1.4萬平方米梯田濕地,構建可呼吸的生物多樣性水生態系統,每天可處理污水5000噸,昔日巨大的垃圾場變成了集污水凈化和景觀功能于一體的美景勝地;建起了多處淺灘、濕地,在河灘上種植本地大葉油草,還在美舍河下游種植紅樹,首次實現在中國城市內河以生態再造方式成功種植紅樹林。不到一年的時間,美舍河初步實現了“水清、岸綠、白鷺飛”。2017年9月,美舍河獲評“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成為向世人展示生態海口又一靚麗的名片。
2017年12月27日,海南海口美舍河國家濕地公園榮獲國家林業局批準開展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工作。美舍河國家濕地公園的建設,對全面加強羊山火山熔巖濕地及生物多樣性保護與修復、改善美舍河水質、優化人居環境質量、提高城市品位、提升居民幸福感、完善海口市濕地資源保護網絡、助推海口國際濕地城市申報等具有重要作用。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