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呼和浩特2月11日電(記者于嘉)碧藍如洗的天空映襯著寬闊潔凈的街道,兩側的路燈桿掛滿了大紅燈籠,行道樹被各色彩燈點綴著,處處洋溢著喜慶。矮丘綿延的呼和浩特北山公園里,孩子們穿著新裝、你追我趕,老人們腰背挺直、步履健碩,身旁的銅塑雄鷹振翅、駿馬奮蹄,散發著勃勃生機。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日前被國家統計局、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等部門、機構評為2017-2018年度中國十大最具幸福感的直轄市和省會城市之一。人們對不斷提升的城市品位和生活質量感受最突出。
在北山公園鍛煉的市民楊薇說:“兩年前這兒還是垃圾山,夏天臭氣熏天,現在變成了有山有水的公園,空氣好、環境美,散步曬太陽,心情也很舒暢。”
呼和浩特,蒙古語意為“青城”,長期以來因風沙大、植被少、公園綠地捉襟見肘,被當地人戲稱“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2017年,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把生態綠化、環境綜合整治等17項工作列為關鍵任務,一場恢復綠水青山的持久戰就此打響。
2017年,全市開工新建143處公園、游園和綠地,種植喬木48萬株、灌木近2000萬株,使城市綠化率增加10個百分點,超過30%。大青山一帶的采石場被拆除,一到夏季,碧草如茵,花園連片,“青城”變得名副其實。
多年來,房屋年久失修、管網老化陳舊等問題困擾著不少老舊住宅小區的居民。“隔三差五就停水停電,污水管道常堵,冬天暖氣不熱,雨天路上積水有半尺多深。”在始建于1984年的新城區團結小區生活20多年的居民王繼周說。
百姓抱怨之事就是政府做工作的著力點。2011年起,全市啟動老舊小區改造和基礎設施提升工程,不僅修整養護房屋、完善配套設施,還拆除違建和涼房等,改造力度不斷加大,2017年基本完成。7年多來,這項工程惠及1900多個小區、100多萬名居民。
如今,改造后的老舊小區,樓房外墻做了保溫,路面整潔、規劃有序,天然氣通了,供排水和供暖管道換新了,有的小區還設立停車位,添置路燈,開辟綠地,環境變化翻天覆地。“冬天家里比以前熱四五攝氏度,院子里有涼亭、花壇,就像公園一樣。”賽罕區山丹小區居民趙淑英說。
曾經,呼和浩特公廁少、老、破、舊、臟亂差,公園里、道路旁、樹林間、拐角處,大小便不難尋覓,屢遭人們詬病。“廁所,街景,綠化……這些看似是小事,實際上是關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呼和浩特市委書記云光中多次強調,城市工作要以人民為中心,要樹立綠色、共享的發展理念。
為了盡快解決這一積弊,2017年,領導干部和相關部門充分調研、精心選址,并下決心、使硬招,新建、改造、回購、租賃3085座公廁。
形態各異、造型美觀的“青城驛站”紛紛建成,它們集公廁服務、商品銷售、應急救助等功能于一體,成為城市一道亮麗景觀。“以前開車到處找廁所,現在路邊公廁多了,也干凈了,刷臉能出廁紙,還有臨時停車位。”該市出租車駕駛員劉金路說。
?
?
相關鏈接:
天津航空將新開呼和浩特至重慶直飛航線?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