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昔日廢礦坑 今朝新樂園
海口重點項目推動區域生態修復蝶變
①廢棄礦坑改造成人工濕地,旁邊是新建成的具有荷蘭風情的主題樂園不夜島區域。記者曹馬志 通訊員楊亮 攝
萬丈高樓平地起,長影海南環球100項目則是在廢舊礦坑上“長”出的文旅綜合體。
翻開2014年國家測繪地理俯瞰圖,高空俯瞰這片廣袤土地,積水坑洼,巖石裸露,工礦企業在這片土地上挖坑取石留下滿目瘡痍,斑斑印記,平均礦坑深度地表以下20米,成為城區內一塊醒目“疤痕”。
斗轉星移,這里早已換了模樣:如今,寬敞的瀝青馬路縱橫交織,路邊綠草如茵、鮮花盛開、椰樹成行,一棟棟風格迥異的建筑露出“真容”。長影環球100項目首期打造的主題樂園一期主體全部完工,外立面裝修基本完工,計劃今年8月1日試業運營。
區域蝶變的背后是久久為功的生態修復。“作為省重點項目,長影海南環球100不僅是一個建設項目,更是一個生態修復工程。保護生態環境,將城市更新理念,融入到項目建設的每一處角落。”長影海南文化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寶利說,一個電影主題娛樂王國,正從荒蕪廢墟上逐漸崛起。
②項目區域內園林景觀凸顯本土特色。記者曹馬志 通訊員楊亮 攝
憶往昔
廢棄礦坑下的“城市沙漠”
“變化太大了,我小時候這里就是一大片荒蕪的礦坑,沒想到現在變成這么漂亮的主題樂園,太開心了。”秀英長流鎮居民陳燕嬌還記得,那時每當刮起大風,這里便塵土彌漫、沙塵滿天,住在附近真是很“鬧心。”不過,祖祖輩輩生活在附近的她和家人又不愿搬離這里。
在陳燕嬌的記憶中,離家不遠的這個大型采礦場,地下盛產石材,已經開采了很多年,但是隨著部分區域資源枯竭,許多地方被廢棄成了垃圾堆放場,礦坑最深處有40多米,恐高的她一直不敢靠近,小時候跑去玩從來都是避開這里。
“自從這里來了采礦的,我們村就沒有了好日子。”3月19日,想起之前的情景,家住秀英區文隆村的丁世誠依舊憤慨:由于地質原因,周邊的村落地下石材很豐富,吸引了多家采石廠進駐,采石機械轟鳴,石頭都被挖走了,留下的大坑無人來及時回填,導致坑越來越多、越來越深。周邊的道路也被運石的大貨車給壓壞了,村民出行非常不便。
“當時這里有個外號叫‘城市沙漠’,滿目瘡痍,誰能想到城里能有這么一大片廢棄礦坑。”丁世誠說。而長影環球100項目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說,在項目前期時這里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次到這里看現場都呆住了,只記得礦坑真多,而且特別深。”
根據項目前期勘查,項目地原貌是172家工礦企業挖礦取石留下的斑斑印記。這里土地積水、巖石裸露,雜草從生。平均礦坑深度在地表以下20米,最深處達到了40米。惡劣的環境使這里曾一度成為城市“被遺忘的角落”。
“項目進駐前,區域內四分之三以上面積是采石場遺留的礦坑,根本就沒有施工作業面。”長影環球100項目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說,從2014年開始,長影承擔礦坑回填和生態修復工程全部費用超過5億元。目前已回填650萬方土用于平整礦坑,同步進行濕地再造和植被修復。
③入口處的長影廣場,起伏的鋼琴飄帶造型和綠樹紅花相映成趣。記者曹馬志 通訊員楊亮 攝
看今朝
8萬平方米濕地“點亮”生態修復
“長影環球100文化旅游度假區項目,在規劃之初就把生態修復放在首位,堅持生態優先原則。”趙寶利說,項目牢固樹立生態環保意識,將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要求融入其中,高標準進行廢舊礦坑修復,改善當地自然風貌,留住綠水青山。
如何進行生態修復?面對廢棄礦坑回填的土地,長影環球100項目邀請國內外頂級設計團隊,嚴格按照“世界眼光、國際標準、高點定位、海南特色”的標準,從水處理、硬質景觀處理、軟質景觀處理入手,將海綿城市理念融入到建設全過程。
“廢棄礦坑因地制宜,因勢造型,利用好也可變廢為寶。”上海建工設計研究院景觀所總工程師邵花負責長影環球100項目園林景觀設計,她告訴記者,項目建立了8萬平方米生態濕地,通過水系循環系統,實現園區內水體自我循環,自我凈化。
“硬化湖底,垂直火山巖駁岸,在湖四周做截水溝,確保湖水的水質清澈。”邵花說,通過水體、土壤和動植物群落恢復濕地,將自然重新引入場地中。具體來說,利用基質、微生物和植物復合生態系統,發揮物理、化學和生物的三重協調作用,實現對廢水的高效凈化,有效去除化學需氧量、懸浮固體、氮、磷、重金屬、有機化合物和致病菌;營養物質和水分的生物循環,促進綠色植物生長并使其增產,實現污水的資源化與無害化;形成完整的、自給自足的生態群落,減少前期投入和后期維護成本。
記者采訪了解到,該濕地建立了系統的多層凈化系統,污水通過表流濕地、潛流濕地,再流經生態濾床,可達到觀賞水II類。表面流人工濕地的水面位于濕地基質以上,其深度一般為0.3米,利用水生植物通過植物根莖在水體淺表層過濾水中雜質。潛流濕地深度約0.6米,利用濕地植物根系與火山巖碎石等過濾基質作為填料,凈化水質。
“為凸顯本土特色,生態濕地中的基質本設計中再加入本土材料火山巖石。”邵花介紹,基質在人工濕地中具有重要作用,又稱為填料、濾料,一般由土壤、細砂、粗砂、礫石、沸石、碎石、鋼渣等構成,可為植物生長提供物理支持。合適的基質深度足以支持和固定植物的根系生長,通過過濾、沉淀、吸附作用去除污水中的不溶性顆粒物,為微生物生長提供穩定的依附表面。某些基質還對氮、磷等營養物存在特定的吸附、吸收作用。
“通過濕地生態群落的搭配組合,營造濕地樂園,全區內可游可賞。”趙寶利說,目前園區水系已全部貫通,后續要架橋通船,更多地采用透水鋪裝,園林景觀凸顯海南特色,園內已引進500多種海南本地植物,在建設電影主題樂園的同時,同步傾力打造一個熱帶植物景觀園。目前生態修復初顯成效,已經吸引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鷺等多種水鳥棲息安家。真正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要求落到實處。
④園林工人養護花草。記者曹馬志 通訊員楊亮 攝
望未來
文旅結合打造城市新地標
“而今,園區內目光所及之處一片井然有序,項目始終把生態元素作為整體去建設、呵護、平衡,打造真正的綠色工程。”趙寶利說,通過生態修復,美化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品位。同時,融合“一帶一路”設計理念,文旅結合,打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地標。
走進項目主題樂園“絲路探險”區域,映入眼前的是一片碧波蕩漾的寬闊水面,一艘巨型寶船穩穩停在古村落港口,岸上是錯落有致的古代漁家房屋,讓人仿佛“穿越”到古代闖海世界。
“這艘船叫鄭和寶船。”長影環球100項目藝術總監Stuart Gregory Mckay說,鄭和七下西洋堪稱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壯麗詩篇,是人類航海史上一座高峰,項目通過頂尖藝術設計打造還原歷史真實面貌的巨船。
“‘鄭和寶船’將古代的歷史文化和現代科技有機融合,讓人在回顧歷史同時體驗到驚險刺激的節目。”Stuart Gregory Mckay說,該船精心打造了內部節目內容,游客可化身為船員,在逼真的沉浸影像中,追隨編隊整裝起航,探索“海上絲綢之路”,再現波瀾壯闊的偉大航行。
“‘絲路探險’區域共有11棟建筑,建筑面積達3萬平方米,建筑主體已封頂,外立面基本完工。”負責施工的中鐵建設集團項目部經理曹志永介紹,現在正在加緊完善景觀綠化,內部裝修、設施安裝進入收尾階段。
趙寶利介紹,長影環球100項目首期工程主題樂園以影視為主題,分為七大功能區:不夜島、長影廣場、奧斯卡廣場、絲路探險、魔幻谷、光影奇境、機動迷城。主題樂園二期項目已經完成規劃,相應的產業項目將陸續啟動。
“項目將搭建起中國電影產業走向世界,世界電影產業走進中國的時代橋梁。讓長影環球100成為海南國際旅游島面向世界的嶄新名片。”趙寶利表示,長影環球100項目,是集影視娛樂、創作、制作、教育、演藝、交流于一體的國際化大型文化產業項目,將構建形成以影視創作為龍頭,電影旅游、影視傳媒、影視制作加工、電影博覽、電影資源開發等多元化發展的文化產業新格局。
海口網3月20日訊
(記者曹馬志)
?
?
相關鏈接:
生態文明展新顏 海口鄉村迎蝶變·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