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舍河鳳翔濕地公園攝影愛好者抓拍夕陽美景。記者石中華 攝
與濕地共棲 生態智慧文明延千年
海口濕地類型獨特多樣、環境質量優良,數千年以來,在這片熱土上生活勞作的先民與濕地共棲、與城市共生,在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過程中創造出極具生態智慧的人類文明。
海口的濕地分布非常廣泛,東南西北中全域都有分布。全國第二次濕地資源調查表明,全市有近海與海岸濕地、河流濕地、湖泊濕地和人工濕地4個濕地類及11個濕地型,有濕地資源29093公頃、濕地率達12.7%,其中近海與海岸濕地19200公頃、占全市濕地面積的66%,人工濕地5193公頃,河流濕地4535公頃,湖泊濕地165公頃。
海口有濕地脊椎動物514種、占全國22.23%,有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紅原雞、褐翅鴉鵑、小鴉鵑、領角鸮(肖)、黑翅鳶(淵)、虎紋蛙等6種;有濕地維管束植物439種、占全國的20.31%,有國家Ⅱ級重點保護植物水菜花、水蕨和野生稻以及瀕危植物水角,其中的水菜花和水角號稱“中國只有海南有,海南只有羊山有”,目前僅見分布于瓊北火山熔巖地區。
這里,是紅樹林的王國。有著中國首批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的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全國連片面積最大、種類最多的紅樹林,被稱為“中國紅樹植物基因庫”,在中國的海島生態系統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其中,有紅樹植物27種、半紅樹植物10種、紅樹林伴生植物29種,占全國紅樹林植物的90%。每年到此越冬的鳥類超過數萬只,其中白鷺最高峰時達2萬只左右。
這里,有著水火交融的濕地文明。在一萬三千年前,位于海南島北部地區的瓊北火山群完成了最近一次噴發,造就了現在全國唯一的熱帶火山熔巖地貌,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羊山火山熔巖濕地。羊山濕地涵括了淡水泉、河流、洪泛區、沼澤、湖泊、池塘、水庫等濕地類型,堪稱“濕地博物館”。
這里,有著鮮活的濕地人文傳統。在紅樹林種植區域,自古從官方至民間,都有公文、碑帖等形式的規定或約定來約束村民行為,是海口人民的文化傳統。演豐鎮邊海村委會林市村發現的距今已有228年的村志中,有保護紅樹林的“保林十誡”;三江鎮發現的官府禁令保護紅樹林的石碑立于1845年,距今已有172年。羊山地區濕地系統,是一個典型的熱帶濱海區域火山熔巖地區的自然-文化遺產綜合體,有1200年歷史號稱海南“都江堰”的塘陂-水壩-自流灌渠系統;融水利、灌溉、通行、水生生物生境于一體的火山石蛇橋;當地百姓自古沿用的水環境凈化系統火山石多塘-溝渠;儒本村400多年歷史的四眼井、遵譚鎮“六神廟”前的讓升井(珠崖井)等火山石古井系統,充分展示了羊山的生態智慧。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