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源河入海口生態修復示范段種植的紅樹苗長勢良好。記者石中華 攝
規劃引領 實現生態經濟“雙豐收”
為科學規劃全市濕地保護修復,去年12月,海口邀請了國內知名的濕地規劃設計團隊編制《海口市濕地保護修復總體規劃(2017-2025年)》,這是全國省會城市中率先編制的,也是在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的第一個區域性的濕地保護修復總體規劃。
“根據該規劃,海口將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濕地公園,其中五源河和美舍河濕地公園已入選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名單,海口有了‘國家級’濕地公園。”陳松告訴記者,五源河濕地公園的出海口示范段已初具成效;美舍河鳳翔濕地公園建成全國最大的八級梯田濕地,首次實現在中國城市內河以生態再造方式成功種植紅樹林。
海口將潭豐洋土整項目部分用地范圍,調整為規劃建設潭豐洋省級濕地公園,保留近萬畝火山熔巖濕地,在此基礎上以生態理念來統一優化設計,將潭豐洋打造成既符合生態要求的示范性土地整理項目,又達到保護濕地資源的目的。目前,正在梳理完善《潭豐洋土地整理與濕地保護利用協同共生優化方案》,并啟動編制潭豐洋濕地公園修建性詳細規劃,優先規劃設計重要點位。
海口最大的兩塊濕地就是東寨港和羊山濕地,它們是城市的“腎”和“肺”。“一直以來,海口在保護這兩塊濕地上都主動作為、下大工夫。”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辜繩福介紹,近年來,海口強化規劃控制、推進立法保護,完成了《海口市環境總體規劃大綱(2013-2030年)》和《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劃定生態紅線;此外,海口還加強保護區周邊鎮區的總體規劃、產業規劃、生態環保規劃及銜接,完善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環境基礎設施。“我們主動邀請中國林科院、中山大學等業內專家學者開展生態研究與攻關,為生態修復準確提供技術依據;對癥下藥、循序漸進,采取清理死樹、開溝排水 、圍堰起壟、插種移苗等綜合立體方式,成功修復紅樹林1831畝。”
為了保護羊山濕地,海口積極構建羊山生態智慧體系。2017年上半年,海口聘請了國內知名濕地規劃編制團隊對羊山濕地進行了專題調研,形成了《海口市羊山濕地保護修復專題調研報告》,為羊山濕地開展保護修復工作提供決策依據。在此基礎上,《海口市濕地保護修復總體規劃(2017-2025年)》中首次創新性提出了編制羊山濕地多用途管理區規劃,建設羊山濕地多用途管理區,填補了多用途管理區這一保護形式的空白。
“海口濕地的利用方式主要是充分結合濕地綠色資源和文明生態村文化等,在濕地保護的基礎上發展濕地產業、開展生態旅游活動。”陳松舉例道,龍華區龍泉鎮涵泳村的千畝荷塘讓當地村民增加超過1500萬元的收入;秀英區永興鎮的“馮塘綠園”,每年給每戶村民帶來2萬多元收入;美蘭區演豐鎮依托紅樹林濕地資源大力發展濕地民宿體驗,年接待游客達20余萬人次。“這樣不僅能實現濕地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豐收’,也將助力海口國際化濱江濱海花園城市建設,加快向‘國際濕地城市’邁進。”
記者 羅津
(海口網3月23日訊)
?
相關鏈接:
2018年海口“愛鳥周”3月25日萬綠園啟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