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中什寒村:
茅草谷倉成“古董”樓房家電是標配
瓊中紅毛鎮什寒村舊谷倉。 通訊員 陳歡歡 翻拍
什寒村已成為瓊中生態旅游脫貧的成功范例。 本報記者 陳元才 攝
“過去,村民習慣將糧食單獨存放在谷倉里,而谷倉通常是用茅草、木頭、竹片搭建起來的。”近日,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黨史縣志辦退休干部謝晉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著一張標注著“瓊中紅毛鎮什寒村舊谷倉”的老照片講起了故事。
從圖中不難看出,破舊的谷倉四周雜草叢生,旁邊光著膀子的小男孩,準備穿過高高的草叢向谷倉走去。
“什寒村曾是瓊中最偏遠、最貧困的村莊之一。”謝晉頎說,近年來,經過富美鄉村打造,什寒村如今已煥發美麗容顏,名揚千里,成為原生態休閑旅游村莊,過去的破舊谷倉早已被“淘汰”了。
3月23日下午,記者在什寒村,看到粉白的墻頭上,苗繡花紋圖案十分亮眼,像苗服上精致的滾邊,干完農活的村民坐在涼亭邊閑聊著。“阿叔,村里還有用茅草蓋成的谷倉嗎?”我問道。
什寒村村民李文進擺擺手笑著說:“早就沒有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這里非常落后,大伙只能靠種些稻谷來填飽肚子,為了方便存放糧食,村民們就在住房旁邊搭建谷倉,那時候,村里人住的都是茅草房,所以谷倉蓋得也很簡陋,老鼠蟲子經常光顧,還經常被風吹日曬雨淋,用兩三年就得翻修重蓋,很不方便。”
交談間,李文進將記者帶到家里做客,指著“什寒飯店”的牌子介紹道:“這是我和兒子一起經營的農家樂,這幾年,在政府扶持下,什寒村經過了旅游化改造,迎來了大批游客到訪,村民們的收入也隨之增加,從前的茅草房變成了嶄新樓房,茅草谷倉也被電冰箱、儲物柜替代,生活幸福指數越來越高了。”
從昔日的貧困小村莊變為“最美十大中國鄉村”之一,什寒村已成為瓊中生態旅游脫貧的成功范例。據了解,從2010年開始,瓊中縣委、縣政府先后整合各類涉農資金2000多萬元,投入什寒村的景觀景點、文化廣場、游客咨詢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改造中,為這個天生麗質的村莊梳妝挽面。
同時,遵循“什寒模式”,瓊中鄉村旅游建設全面鋪開,“五片八區十線”全域旅游格局基本形成,一條條如璀璨寶石般的“鄉村旅游”項鏈,貫穿于瓊中“奔格內”鄉村旅游的山水之間。
?
相關鏈接:
新時代的奮斗者| 瓊中駐村第一書記為村民的幸福甘當“帶跑員”
以“五美”為抓手 瓊中今年將建設40個富美鄉村
海南瓊中果桑即將進入采摘期 桑葚成采摘游新寵
新時代的奮斗者| 瓊中殘疾教師彭家衛扎根苗村35載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