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病不進城 大病不出島
跨省醫聯體 助力“健康海南”(潮起海之南)
《人民日報》(2018年4月7日 01版)
年初,71歲的洋浦居民陳耀日攤上一件不幸事:前列腺增生突然加重,解尿異常困難。從洋浦到海口找大醫院,不但要跑130公里,且開刀手術出血多、風險大。
“不幸中的萬幸。”躺在病床上,陳耀日不停地感慨:上海第九人民醫院的知名專家來到家門口,微創手術不僅3天就可以出院,醫療費更是從4萬多元降到了2.5萬元。
在瓊西,醫療曾是一塊“短板”。高端醫院少,高層次醫療人才缺,群眾患了重大疾病,不得不到海口、廣州、上海診治。
2014年,儋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新院區建成,即海南西部中心醫院一期工程,一定程度緩解了看病難題,但因交通不便、待遇偏低,難以吸引高端人才,醫療水平提升不上去。
去年9月,好消息傳來:海南省衛計委、儋州市政府與上海第九人民醫院簽約,成立跨省醫聯體。上海九院全面托管海南西部中心醫院。
“不同于松散型的醫療合作,我們打造的是‘輻射型醫聯體’,探索緊密合作的模式。”海南西部中心醫院院長方勇說,上海九院派來第一批醫療專家、管理團隊,4個省級診治中心、6個市級診治中心、海南省第一個口腔頜面外科院士工作站相繼成立。
有院士專家加盟,醫院有了底氣,相繼開展口腔癌根治術、微創摘除子宮癌、巨大腦瘤摘除術等服務,填補了瓊西乃至海南省多項醫療技術空白。醫院舉辦“院士、名家論壇”及前沿學術講座,擇優選送40多名本地專業技術人員到上海學習,引進副高職技術人才6人、碩士研究生27人,人才培養的“造血”功能不斷增強。
陳耀日的主治醫生潘惟昕,現任海南西部中心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在他看來,泌尿外科最缺的是科研理念和學科帶頭人。醫生不但要治療病人,還要不斷進行學術積累,持續提高科研水平。“去年,泌尿外科的人才培養上了一個新臺階:一名醫生晉升職稱,新招一名醫學碩士,又選派一人到上海學習,逐漸形成治療、教學、科研相互促進的局面。”潘惟昕說。
托管半年,海南西部中心醫院造福瓊西300多萬群眾,業務指標全面“飄紅”:2017年,門急診病人45.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7.8%;手術10466例,比上年增長21.2%。未來兩年,醫院的目標更加明確:2018年底,通過三級甲等醫院評審;2019年,興建三期工程,逐步建成海南西部區域醫療中心。
跨省輻射型醫聯體是海南“一市(縣)兩校一園一院”工程的重要探索。現階段,海南共引進和洽談合作辦醫48家,基本建成省兒童醫院、省結核病醫院等一批重大醫療衛生項目,醫療保險實現全省統一,力爭到2022年鄉村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全國領先,努力讓群眾“小病不進城、大病不出島”。
?
相關鏈接:
潮起海之南| 增綠護藍 大美生態的海南之路?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