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新夜市 香飄滿椰城
海大南門夜市對標臺灣夜市,打造海口旅游新名片
諸多夜市美食攤位,供市民游客盡情選購品嘗。
五月的海口,日暖風輕,草綠花紅。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在節能路燈照耀下,海甸三西路高大筆直的椰子樹更加醒目。婆娑的椰影下,海大南門夜市燈光璀璨,人頭攢動。
美麗新夜市,香飄滿椰城。在城市更新中,海口堅持“五化”先行,瞄準夜市痛點,推動夜市全方位升級改造,讓老夜市煥發新活力,成為叫得響的城市品牌,打造全域旅游接地氣的旅游新名片,讓市民游客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市民游客暢享美食。
美麗夜市 升級改造煥發新顏
從分散雜亂到整潔靚麗,海大南門夜市在升級改造后舊貌換新顏,成為更加美觀舒適的休閑夜市。
5月13日晚,在明亮路燈照耀下,海大南門夜市的一排排餐車前掛著的紅燈籠格外醒目,隨處可見前來品嘗美食的人們,不少餐車前排起了長隊。“好吃的小吃都在,還是熟悉的味道,夜市卻比以前漂亮多了。”正在購買手抓餅的市民許安開心地說。
“我們這個夜市是綜合性的,不僅僅有美食攤位,還設置了百貨和水果區域,原先各個區域比較分散、凌亂。”海大南門夜市管理方負責人林志濤介紹,小吃攤位原先都是晚上利用人行道限時劃定的,受到空間限制,攤位只能擺放小桌椅,顧客坐著吃飯很不方便。
市民許安還記得,原先夜市所在的海甸三西路因年久失修,道路多處坑洼,排水不暢,每到下雨天容易出現積水。此外,緊鄰的機動車道在夜市經營時仍在使用,交通配套不完善,晚上車輛停放空間嚴重不足,影響夜市的美觀度。
“小餐車,大煩惱。”在夜市賣紫菜包飯的攤主鄭環2010年就在夜市經營了,她說,作為最重要的經營工具,餐車照明以前用的都是自帶的蓄電池或者小電瓶,用電不穩定,不同攤位的亮度不一;餐車的上下水也不方便,有的是從家里帶水用,有的用的是簡易水管接的水;餐車內部空間較為簡易,食材的存放、清洗以及烹飪食物分區不明顯,東西多了甚至不夠用等。
林志濤認為,海大南門夜市一直是海口知名的品牌夜市,人氣一直很旺,卻因為建設管理滯后存在不少短板,如公共廁所和垃圾房等配套不足;夜市的景觀設計較簡單,形象較單調。為此,該夜市從2017年4月開始歇業進行升級改造,2018年1月31日開始試營業,改造后的新夜市煥然一新。
“夜市改造和海甸三西路修復改造同步進行,設計施工相互協調,整體提升夜市景觀。”負責海大南門夜市改造項目的美蘭區副區長程守學介紹,為提升夜市經營管理檔次,海大南門夜市采取一體化統一管理的模式。各餐車統一規劃設計,統一運營服務,包括統一經營時間、統一供水供電及排污、統一配置規范化垃圾桶、統一鋪設防油污地毯、統一配置消防滅火器。
保潔人員及時打掃衛生,保持夜市良好環境。
綠色夜市 瞄準短板環保先行
昔日臟亂差,今朝換新顏。為了更好地借鑒臺灣夜市的先進經驗,海大南門夜市改造邀請了來自臺灣的資深建筑設計師許正章。
“‘環保先行’是臺灣夜市一直堅持的管理理念。”許正章告訴記者,攤商亂扔垃圾會被吊銷執照或處以高額罰款,有些夜市安裝了用于控制油污的“油脂截留器”,以保持夜市干凈整潔。臺北寧夏夜市規定攤商全面使用環保餐具,設置分類式垃圾桶,并實施夜市禁煙,吸引了更多的當地民眾及各地觀光客。
在設計前期實地走訪中,許正章發現,海大南門夜市小吃攤位的餐車油煙排放并不規范,容易對環境產生影響。堅持環保先行,全面改造油煙和排污系統,打造環境友好型夜市,營造綠色就餐環境,成為他設計的重點工作。
“油煙凈化處理設施一個都不能少,所有的污水必須要接入市政排污管道。”程守學介紹,該夜市改造時瞄準環保短板,著力解決舊夜市沒有上下水排污難的問題,通過改造管道,將夜市上下水及供電設施規整統一,解決排污問題。同時在每個餐車設置抽油煙機,減少油煙造成的空氣污染。
13日晚,記者在夜市看到,每個小吃攤位,除了有一個制作售賣食品的餐車外,后面配備一個小型后勤保障車,里面有儲備食材的小冰箱、清洗池等。“這是改造新增的設備,一方面為了攤主更好地經營,另一方面也為了讓消費者吃上更放心的食品。”林志濤說,夜市改造時還專門為攤主配備了固定的設備箱,讓他們可以安全便捷地用上穩定的交流電。
“改造后新夜市所有的小吃攤位都設置在海甸三西路路面南側。”林志濤介紹,道路改造時充分考慮了夜市排污需求,重點改造了排水、排污系統,將原先使用多年的雨污合流管道徹底分開,其中在道路南側專門設置了大口徑的污水排水管道,這樣,每天夜市經營時產生的污水可以全部被收集處理。
夜市環境要友好,更要吃得放心。“改造夜市,我們始終緊繃食品安全弦。”林志濤表示,餐車按要求全部配備冷藏冰箱及防蚊蠅紗窗等病媒生物防制設施,加強食品保鮮及防止食物污染。政府加強食安的監管及指導,要求全部從業者具有健康證,在餐車顯著位置標出攤主姓名、經營內容及監督電話,確保責任到人。
惠民夜市 堅持民本解決就業
“限地設攤,限時收攤。”許正章介紹,《臺北市攤販管理自治條例》對設攤區域和營業時間有非常詳細的規定,在觀光地區、重要街道或市場周圍200米內不得設攤,違者將予取締。比如士林夜市所在的士林區,故宮博物館周圍就嚴禁設攤,中山北路、中正路等重要街道也不能設攤。《條例》對攤販營業時間也有很具體的規定,在士林市場內隨處可見對攤販的營業時間規定,其中B1美食區周一至周四的開放時間是15:00-次日1:00,周五至周日11:30-次日2:00。營業時間可根據游客情況在規定時間范圍內進行微調,但到了凌晨2點,所有攤販都必須停止營業。
許正章表示,正是合理借鑒臺灣夜市管理經驗,改造后的海大南門夜市采取封路運營的模式,形成夜市步行街。對海甸三西路部分路段(西起碧海大道,東至海甸三西路與海富路交匯處)進行交通管制,1月31日起試營業的管制時間為每天17:00—00:30,即快車道封路,中型以下車輛改行非機動車道。為了配合新夜市的運營,確保交通順暢,將公交車海大南門站向東遷移,公交車在該時間段變更公交路線改行海富路繞海甸二西路運行。
“通過試營業,為了最大程度降低對周邊居民的影響,我們將夜市出攤的時間進行了調整優化。”夜市所在的人民街道辦副主任林光介紹,考慮到海甸三西路有個幼兒園,17:30—18:00是家長接送孩子的高峰期,為此,夜市出攤為了孩子們延遲一個小時,從每天的17:00調整到18:00,交通管制時間相應延后。
“海大南門夜市,當初設置就是為了解決低收入群體就業的便民疏導點,所以我們在升級改造時始終堅持民本理念,將惠民利民理念融入到建設管理細節中。”林光說。
林光介紹,夜市經營業態保持多樣性的特征,容納全國各地夜市的小吃品種,夜市的設計廣泛聽取各方意見,餐車外觀廣告由海南大學近百個學生操刀設計,由學生直接對接攤車業主,一車一理念,一車一設計,大眾參與熱情極高。
據統計,新夜市擴建改造后將容納222個攤位,提供近600個就業崗位,不僅為市民就餐和出行帶來便利,同時也為本地低收入群體提供廣泛就業平臺。夜市設置小飾品攤位97個,小吃街攤位125個,其中困難戶家庭的攤位約占50%,真正做到服務于民。
工作人員統一著裝,干凈整潔。
品牌夜市 彰顯本土獨有特色
改造升級后的海大南門夜市,不僅讓攤主更有幸福感,也為游客增添獲得感。這條300多米的夜市,匯聚著來自全國各地的特色風味小吃,以更加美麗整潔、更顯椰城特色的靚麗新貌迎接市民游客。
“來海口,這個夜市是我必去的地方。”年近40的李佳明是來自湖南的資深驢友,時隔一年之后再次走進海大南門夜市,美麗新夜市中的美味還是他記憶中熟悉的味道。“大飽眼福,大飽口福。”
“以前桌椅也比較矮,大家坐著小板凳吃東西,現在擱在路中央,不僅更寬敞了,桌椅也更高更多,坐起來舒服多了。”改造后的夜市贏得李佳明等游客的點贊。
林志濤介紹,此次海大南門夜市升級改造不僅是硬件提升,對管理也進行了精細提升。比如夜市為每個小吃攤位配備了兩塊防油污地板膠,分別鋪在餐車下面和就餐區,還設置了兩個專門的垃圾桶;組建了近20人的管理團隊,細化分工,劃分安保、交通疏導、巡查監督、保潔等多個組,每個組配備對講機,提升了管理水平。夜市建設配套更加齊全,提供免費的電動車停車位和公共廁所。
“接下來,還將繼續強化管理,制定規則,完善環保、食安等夜市核心議題的管理制度,今后將把好規則關,推動夜市逐步建立長效的監督管理機制。”林光說,同時做好服務,聯合城管、交警、環衛等政府相關部門,積極為夜市順暢運營提供主動服務,將強化與周圍居民溝通,爭取周圍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城管部門要和管理公司相互配合,對就餐市民形成積極引導,避免噪音擾民現象。
“夜市的長遠發展,要注重挖掘本土文化,塑造自身特色,進行差異化、特色化的發展。深入挖掘海南特有的傳統小吃,如糟粕醋、清補涼、海南粉、牛腩飯、豬腳飯等,將其打造為獨有的味道和品牌。”許正章建議,海大南門夜市在挖掘本土特色的同時,也要把創名牌、保傳統、守信譽作為夜市長久建設的根本,以長遠發展的眼光追求品質卓越,腳踏實地做精做大、做強做久,打造叫得響的特色品牌,擦亮接地氣的旅游新名片,讓夜市成為海口市民及游客購物、休閑、旅游的好去處。
專家建言
打好夜市特色牌 避免經營同質化
記者 曹馬志
目前,包括海大南門夜市在內的多家夜市相繼開業,海口夜市發展進入快車道,呈現多點開花態勢。與此同時,同質化的擔憂開始出現。對此,臺灣夜市資深研究專家、海口臺莉早餐負責人詹夏莉說,海口不同的夜市要立足本土,做精做特,打出特色品牌。
“臺灣夜市的做法值得海口借鑒。”詹夏莉認為,臺灣的夜市經久不衰,傳承歷史、保持傳統、堅持特色,是臺灣夜市文化的一大特征。臺北市政府立足本土,在發掘本土和傳統餐飲的同時,注重凸顯地方餐飲特色,做精做特,各個夜市獨具特色,但均保持了品種繁多、涵蓋范圍廣的特點。在士林夜市,不少攤位是幾代人傳承下來的,攤商將自家的特色小吃精細加工后打造成夜市的一道美食并創出品牌。這些品牌化的特色小吃是市場競爭的產物,更是臺灣民眾富有文化情感的追求,像蚵仔煎和臭豆腐等極富特色的傳統小吃在夜市中隨處可見。在臺北夜市,不但可以嘗到各地的美味小吃,也保留了本地流傳已久的傳統特色小吃,保持餐飲夜市的多樣性。
?
?
相關鏈接:
海口金盤夜市打造觀光夜市新標桿?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