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潔人員及時打掃衛生,保持夜市良好環境。
綠色夜市 瞄準短板環保先行
昔日臟亂差,今朝換新顏。為了更好地借鑒臺灣夜市的先進經驗,海大南門夜市改造邀請了來自臺灣的資深建筑設計師許正章。
“‘環保先行’是臺灣夜市一直堅持的管理理念。”許正章告訴記者,攤商亂扔垃圾會被吊銷執照或處以高額罰款,有些夜市安裝了用于控制油污的“油脂截留器”,以保持夜市干凈整潔。臺北寧夏夜市規定攤商全面使用環保餐具,設置分類式垃圾桶,并實施夜市禁煙,吸引了更多的當地民眾及各地觀光客。
在設計前期實地走訪中,許正章發現,海大南門夜市小吃攤位的餐車油煙排放并不規范,容易對環境產生影響。堅持環保先行,全面改造油煙和排污系統,打造環境友好型夜市,營造綠色就餐環境,成為他設計的重點工作。
“油煙凈化處理設施一個都不能少,所有的污水必須要接入市政排污管道。”程守學介紹,該夜市改造時瞄準環保短板,著力解決舊夜市沒有上下水排污難的問題,通過改造管道,將夜市上下水及供電設施規整統一,解決排污問題。同時在每個餐車設置抽油煙機,減少油煙造成的空氣污染。
13日晚,記者在夜市看到,每個小吃攤位,除了有一個制作售賣食品的餐車外,后面配備一個小型后勤保障車,里面有儲備食材的小冰箱、清洗池等。“這是改造新增的設備,一方面為了攤主更好地經營,另一方面也為了讓消費者吃上更放心的食品。”林志濤說,夜市改造時還專門為攤主配備了固定的設備箱,讓他們可以安全便捷地用上穩定的交流電。
“改造后新夜市所有的小吃攤位都設置在海甸三西路路面南側。”林志濤介紹,道路改造時充分考慮了夜市排污需求,重點改造了排水、排污系統,將原先使用多年的雨污合流管道徹底分開,其中在道路南側專門設置了大口徑的污水排水管道,這樣,每天夜市經營時產生的污水可以全部被收集處理。
夜市環境要友好,更要吃得放心。“改造夜市,我們始終緊繃食品安全弦。”林志濤表示,餐車按要求全部配備冷藏冰箱及防蚊蠅紗窗等病媒生物防制設施,加強食品保鮮及防止食物污染。政府加強食安的監管及指導,要求全部從業者具有健康證,在餐車顯著位置標出攤主姓名、經營內容及監督電話,確保責任到人。
惠民夜市 堅持民本解決就業
“限地設攤,限時收攤。”許正章介紹,《臺北市攤販管理自治條例》對設攤區域和營業時間有非常詳細的規定,在觀光地區、重要街道或市場周圍200米內不得設攤,違者將予取締。比如士林夜市所在的士林區,故宮博物館周圍就嚴禁設攤,中山北路、中正路等重要街道也不能設攤。《條例》對攤販營業時間也有很具體的規定,在士林市場內隨處可見對攤販的營業時間規定,其中B1美食區周一至周四的開放時間是15:00-次日1:00,周五至周日11:30-次日2:00。營業時間可根據游客情況在規定時間范圍內進行微調,但到了凌晨2點,所有攤販都必須停止營業。
許正章表示,正是合理借鑒臺灣夜市管理經驗,改造后的海大南門夜市采取封路運營的模式,形成夜市步行街。對海甸三西路部分路段(西起碧海大道,東至海甸三西路與海富路交匯處)進行交通管制,1月31日起試營業的管制時間為每天17:00—00:30,即快車道封路,中型以下車輛改行非機動車道。為了配合新夜市的運營,確保交通順暢,將公交車海大南門站向東遷移,公交車在該時間段變更公交路線改行海富路繞海甸二西路運行。
“通過試營業,為了最大程度降低對周邊居民的影響,我們將夜市出攤的時間進行了調整優化。”夜市所在的人民街道辦副主任林光介紹,考慮到海甸三西路有個幼兒園,17:30—18:00是家長接送孩子的高峰期,為此,夜市出攤為了孩子們延遲一個小時,從每天的17:00調整到18:00,交通管制時間相應延后。
“海大南門夜市,當初設置就是為了解決低收入群體就業的便民疏導點,所以我們在升級改造時始終堅持民本理念,將惠民利民理念融入到建設管理細節中。”林光說。
林光介紹,夜市經營業態保持多樣性的特征,容納全國各地夜市的小吃品種,夜市的設計廣泛聽取各方意見,餐車外觀廣告由海南大學近百個學生操刀設計,由學生直接對接攤車業主,一車一理念,一車一設計,大眾參與熱情極高。
據統計,新夜市擴建改造后將容納222個攤位,提供近600個就業崗位,不僅為市民就餐和出行帶來便利,同時也為本地低收入群體提供廣泛就業平臺。夜市設置小飾品攤位97個,小吃街攤位125個,其中困難戶家庭的攤位約占50%,真正做到服務于民。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