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江西路帶狀公園既有高大的椰樹也有低矮的喬木,景觀層次分明。見習記者 李天平 攝
南渡江畔,清風輕拂,綠樹紅花,生機盎然。每天晚上,市民吳偉宏最喜歡到這里散步,休閑慢道蜿蜒綿長,園路曲徑通幽,座椅涼亭散落其間,行走中可以感受到江上吹來的涼涼微風,愜意舒心。
西海岸旁,滿目筆直挺拔的椰子樹,徜徉在彩磚鋪設的觀海人行小道,通過簡約通透的景觀可以欣賞美麗海口的靚麗海景風情。
海口加快推進城市更新,堅持“五化”先行,將民本理念融入經營城市中,深入踐行“海綿城市”理念,著力增綠護藍,城市公園品質不斷提升,變身宜人的休閑走廊,讓市民游客感受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假日海灘停車場椰樹成蔭。見習記者 李天平 攝
綠色走廊 推窗見綠欣賞海景
20日下午,艷陽高照,驅車行駛在濱海大道上,迎面而來的是那一抹沁人心脾的綠。路旁是一排排高大挺拔的椰子樹,透過簡約通透的園林綠化,西海岸綿延的碧海風光直接“闖入”人們看海的視野中。
西海岸景色的點滴變化,老海口馮學明一直看在眼里。“以前,道路的綠化帶里都是比較高的灌木,有些打理不及時,顯得很雜亂,把好好的海景都擋住了。”老馮開心地看到,隨著帶狀公園的改造升級,美麗的濱海風景更加迷人。
西海岸帶狀公園也曾遇到“成長的煩惱”。據市園林部門調查發現,由于年代久遠和歷史遺留問題等原因,西海岸片區存在設施建設混亂、侵占沙灘綠地、景觀品質不突出、標志性景觀缺失、視線通透性不足、文化內涵表達不足等問題。其中,西海岸帶狀公園許多公共服務設施越發陳舊,管理養護并沒有及時跟上,綠化布局較為雜亂,景觀品質較低。
6月19日,假日海灘椰樹掩映 見習記者 李天平 攝
為了補齊公園短板,呵護美麗海岸,海口啟動西海岸帶狀公園景觀提升工程,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理念,以問題為導向,在全面摸底的基礎上,因地制宜推進生態修復,打造藍綠交織的濱海生態休閑空間。該景觀提升工程用地面積約為62.7萬平方米,范圍為濱海大道以北,東起西秀海灘,西至萬豪酒店。主要建設內容為:景觀綠化工程、土方造塑、廣場工程、園林工程及其他配套服務設施等。
西海岸是騎行者的熱門目的地。見習記者 李天平 攝
據了解,西海岸帶狀公園的升級改造分兩個階段陸續施工,第一階段為“透綠見藍、透光見海、功能提升”,第二階段為“生態修復、景觀提升”。前者從2016年12月16日開始實施,2017年8月10日基本完成,共拆除硬化地面、建筑等1.2萬平方米,補植大葉油草13萬平方米。后者從2017年10月1日開始,施工方對假日海灘、印象劇場東側停車場等區域進行了景觀提升改造,補植喬木2000余株,大葉油草8.5萬平方米。
“西海岸更美了,逛公園更舒服了。”家住長怡路的市民劉瑩說,海邊的景點很多,如西秀晚霞、城廓遠眺、滄海明月、假日情懷、碧海林濤、西堤勝景等,構成多樣的觀海長廊。經過升級改造后,現在每天晚上她更喜歡去帶狀公園散散步、吹吹海風。“濱海公園風景宜人,海景就在家門口,就像我們的‘后花園’一樣。”
濱江西路帶狀公園為市民營造出優美的休閑環境。見習記者 李天平 攝
休閑走廊 家門口暢享慢生活
不僅是西海岸帶狀公園,海口在推進城市更新中堅持“五化”先行,將民本理念融入經營城市中,不斷提升城市公園品質。新建的美舍河鳳翔濕地公園水清岸綠白鷺飛,萬綠園納入“城市雙修”試點越發美麗如畫,人民公園、金牛嶺公園等在改造中實現華麗蝶變,讓市民游客感受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19日傍晚,夕陽西下,余輝灑在寬闊的南渡江上,微風吹過,波光粼粼。江畔慢行道上,休閑散步的市民絡繹不絕。這里是海口重要的生態走廊——濱江西路帶狀公園,它不僅是城市地塊的綠色紐帶,也是集娛樂休閑、體育健身、現代服務于一體的詩意綠廊。
市民帶著孩子在濱江西路帶狀公園鍛煉身體。見習記者 李天平 攝
每到休息時,市民李詩華喜歡驅車行駛在濱江路上,路邊株株筆直的椰樹一眼望不到頭,綠樹紅花裝點著綿長的沿江景觀帶。“真沒想到,才幾年的時間這里變化這么大。”李詩華還記得,毗鄰南渡江的濱江西路沿線有相當長的路段曾一度垃圾遍地、雜草橫生、黃土飛揚,甚至還有一塊塊“私人定制”的小菜園,以及許多亂搭亂建的簡易房屋。后來,多部門聯動進行多次集中整治,南渡江沿岸市容市貌才逐步改善。隨著濱江西路景觀升級改造縱深推進,海口結合南渡江流勢打造富有海南特色的沿江景觀長廊——濱江西路帶狀公園。這座臨江而建的生態休閑公園,依托濱江路帶狀景觀帶,以生態修復拓展綠色空間,塑造以“綠色”和“水”為主題的城市生態公園和景觀長廊,為市民創造一個融城市生活、城市文化、城市生態等多元素為一體的熱帶濱江休閑場所。
松鼠安家西海岸帶狀公園。見習記者 李天平 攝
為凸顯熱帶城市風情,彰顯城市文化特色,全長12公里的濱江西路帶狀公園,廣泛種植本地植物,隨處可見綠意盎然的大葉油草和嬌艷綻放的三角梅, 并以椰子樹為主基調,遍布整個公園,種植數量約七八千株,成為又一條名副其實的“椰夢長廊”。公園內還栽植其他能體現濱海城市沿江風光的本土樹種,豐富綠化景觀層次,并搭配多種可以開花的樹種、灌木等植物品種。
十里“椰夢休閑長廊”帶給市民更多幸福感、獲得感。“既可以在寬闊的廣場散步,也可以在狹長的綠道中騎行。”市民陳平壯說,在江堤上有一條近10公里長、8米寬的慢行觀光線,既可以健身,也可以觀賞沿江風景。公園還因地制宜設置了生態停車場、公共廁所、避雨亭、游人座椅等設施,讓人們休閑游玩更加便捷舒心。
假日海灘椰樹掩映。見習記者 李天平 攝
海綿走廊 自然“做功”消納雨水
海口是一座降雨豐富的城市,在生態走廊建設中,植入了更多海綿城市的設計理念,打造會“喝水”的長廊,增大城市區域消納雨水的能力。
據了解,海口每年4-10月是熱帶風暴、臺風活躍的季節,5-10月為雨季, 9月為降雨高峰期,月平均降雨量近250毫米。
“海口是個濱海城市,綿延的海岸線始終是鮮明的景觀名片,應讓市民游客自由暢快地‘看海’。”西海岸帶狀公園景觀提升項目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公園的規劃中專門設置了海綿專項,通過典型節點布局海綿設施,以自然“做功”加速生態修復,力爭“透綠見藍”“透光見海”,將帶狀公園改造項目打造成為自然生態示范區,切實提升城市的品質。
在該負責人看來,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加快,道路、建筑物等不可滲透地表面積不斷增加,容易陷入“水泥城市”窘境,能大量吸水、蓄水的“海綿體”嚴重不足。此次帶狀公園提升改造工程引入“海綿化”和“精細化”理念,遵循生態優先的原則,在設計、施工、植株的購置等方面,充分結合海口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功能需求、景觀效果及建設成本,使道路建成后能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
西海岸帶狀公園的公益林界碑。見習記者 李天平 攝
據了解,西海岸帶狀公園景觀提升項目新建透水混凝土慢行道3500米,透水磚人行道2000米。在場地內充分考慮雨水的下滲和滯留,對內部雨水系統統一規劃設計,沿主園路設置生態草溝,在地勢低洼處設置雨水花園或下凹綠地,利用生態草溝將徑流雨水轉輸至低洼處進行控制;利用綠地設置分散式的低影響開發設施,對極端降雨條件下的雨水進行調蓄調節控制。
“在園林景觀提升上,著重考慮水生態系統,海綿化改造是突出特點。”據濱江西路帶狀公園建設方介紹,海口在該帶狀園路建設中推廣透水鋪裝材料,新型材料本身的多孔隙特性,為其過濾凈化雨水、存蓄滯留雨水、消納周邊雨水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雨天時,路面上的水會沿著路緣石邊的過水口,流入蓄水溝下滲儲存,避免道路積水。晴天時,蓄水溝里的水可以灌溉綠化植物。
據悉,海口已制定《海綿城市專項規劃》,加強城市雨水徑流源頭控制和城市降雨面源污染控制,合理確定海口市海綿城市建設的目標和指標,因地制宜地進行“滲、滯、蓄、凈、用、排”等海綿城市建設工程措施。
?
?
相關鏈接:
城市更新 海口景色美 海口艦官兵點贊椰城巨變·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