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為窮村刨窮根 引產業增家底
——記秀英區東山鎮城西村駐村第一書記丁山
城西村駐村第一書記丁山(右一)在蘭花基地了解村民就業情況。 海口日報記者 謝大強 攝
剛駐村時,他請教村里工作經驗豐富的老干部、老黨員,掌握村情民意;他足跡遍布全村的山塘林地,深入貧困戶家中走訪,為精準施策打下堅實基礎;為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他利用周末休息時間四處奔走籌集資金,引進產業……駐村一年多來,他成為貧困村莊致富的引路人,成為貧困戶的親人,他就是秀英區東山鎮城西村駐村第一書記丁山。
多方走訪 全面摸清村情民意
2017年4月,在海口市交通運輸和港航管理局工作的丁山被派往秀英區丁山鎮城西村任第一書記。丁山深知,要想正確有效地開展扶貧工作,必須先對村情民意有足夠的了解和認識。為了幫助貧困戶早日脫貧,丁山不辭辛苦,跑遍了所有的貧困戶,全方位多層次詳細了解貧困戶的致貧原因、脫貧想法以及他們的需求,多次與村兩委和貧困戶開會研究,分析把握本村貧困人口的結構特點、人員年齡層次、勞動能力等,為村里所有貧困戶建檔案,并進行反復篩查。
“正是老丁走村串戶、調查摸底,做了大量工作,摸清了群眾最急、最盼、最缺的事情,讓我們少走了很多彎路,使我們城西村的扶貧工作贏得了主動。”城西村委會扶貧中隊長唐漢亮說。
多管齊下 壯大村集體產業
在全面了解分析城西村的貧困狀況后,丁山多次帶領城西村的兩委干部、黨員和脫貧積極分子多方考察扶貧產業項目,分析各種扶貧產業的成本、銷路和收益情況。一方面以“政府+企業+農戶”的模式,依托博大蘭花和羅蘭生態兩家蘭花種植企業,轉移村里剩余勞動力8人,發動農戶以投資入股獲取企業分紅,提高經濟收入,目前已有48戶貧困戶入股;另一方面投資50萬元引進光伏發電項目,年發電量可達60千瓦,減輕村委會用電負擔,并將多余電量出售,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
“城西村因為地勢低洼,有著眾多的山塘,平時沒人管理,存在安全隱患,可以因地制宜發展養魚養鴨產業。”在一次班子成員會議上,丁山提出自己的想法,獲得了大家的一致認可。村里便籌資23萬元修建養魚養鴨基地,2017年已收入9.05萬元,是城西村集體經濟項目的“第一桶金”。
今年丁山對城西村的發展有了新規劃,在去年養鴨的基礎上,向養魚養鴨基地投放20000尾羅非魚苗、1500尾大頭魚苗和500尾腩魚苗,下一步將今年申請的60萬元資金用于種植果樹,進一步提升城西村集體經濟項目產出,幫助城西村產業能夠持續增收。
為民解憂 把村民當親戚朋友
8月31日上午,在城西村委會黃鑾村,貧困戶徐日省一家正忙著準備女兒去湖南上大學的行李,“像我這樣困難的家庭,真的沒有想過女兒還能去讀大學,這都要謝謝丁書記。”徐日省見到上門走訪的丁山,不住地道謝。
徐日省介紹,前段時間,丁山得知他女兒考上大學,一家人正為學費發愁時,第一時間向幫扶單位市交通局申請5000元助學金,向黃少雄愛心助學基金會申請3000元的助學金,又向政府申請了5000元的助學金,共籌集到13000元助學金,“再也不用擔心孩子的上學費用了。”徐日省說。
村干部黃世方家庭經濟情況也不好,今年女兒考上大學,丁山得知后自掏腰包資助了2000元作為助學金,“我覺得自己不是貧困戶,不能麻煩丁書記,可他說孩子上大學花錢多,硬讓我收下,他把我們都當成了親戚、朋友。”黃世方感動地說。
?
?
相關鏈接:
海口秀英區城西村第一書記丁山:駐村更駐心 用汗水帶領村民致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