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剛剛舉行的全國教育大會提出,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人們感謝老師,因為每一個人都在老師的培育下成長成才。國家重視教育,因為國家的每一步發展都可以溯源至教育的功效。
當前,我國進入了高質量發展階段,呼喚更多的高質量人才投身于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建設中。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今天的時代之道,莫大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今天的高質量人才首先要具備濃烈厚重的家國情懷。
1935年,我國著名的現代教育家張伯苓先生在南開中學的開學典禮上問了全校師生三個問題——“你是中國人嗎?”師生答:“是!”“你愛中國嗎?”師生再答:“愛!”“你愿意中國好嗎?”師生又答:“愿意!”救亡圖存的血性豪氣在這樣的問答中激發,振興中華的民族意識在這樣的問答中覺醒。
今天的中國已經好起來了,我們仍然需要千千萬萬“愿意中國好”的人來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業,這是檢驗高質量人才的最關鍵指標。這就要求我們的教育要引導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增強學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導學生熱愛和擁護中國共產黨,立志聽黨話、跟黨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獻國家。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科技革命日新月異。高質量發展需要創新驅動,而創新驅動本質上就是人才驅動。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不會憑空出現,要靠創新人才。推進經濟轉型升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也要靠創新人才。
“勞”的指標重新回歸到教育全面發展的評價標準之中,這也是我國進入到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時代要求。勞動精神在產業發展中直接表現為工匠精神。細節決定品質,工藝的精度直接影響最終產品的質量和檔次。從世界工業發展史看,所有的工業強國,都是技工人才大國,都是工匠大國。我國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實現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邁進,需要一支規模龐大的“大國工匠”隊伍。
創新人才和高素質技工人才的供給,取決于教育服務創新發展的能力。高校的區域布局,學科、專業的設置,都應突出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職業院校則要堅持面向市場、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培養更多的能工巧匠。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今天的學生就是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廣大教師就是打造這支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筑夢人。新時代為高質量人才提供了最為廣闊的歷史舞臺,肩負育人育才重任的教育事業正迎來改革發展的新機遇。(作者:劉亮)
?
相關鏈接:
強教師、優教育 海南為教育事業提供堅強人才保證
江蘇睢寧為鄉村振興育人才 科技種子落地生根
廣州兩年發放產業發展和創新人才補貼近3億元
不妨換個方式關愛“高層次人才”
海南推出多項舉措招才引智 以開放姿態在五湖四海廣攬人才
?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