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你們稱呼它為土豆,專家們說它是馬鈴薯,我們本地人更喜歡稱呼它為洋芋,于是本地流行一句順口溜,定西有三寶:洋芋、土豆、馬鈴薯。我和它打了幾十年交道,以后還將繼續,生活中的很多變化,都與土豆有關,我見證了定西土豆的“變形記”,土豆也見證了我們一家生活的巨變。
       
     您當前的位置 : 國內新聞>

    【我們的改革開放】祖孫三代和“土豆”的故事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8-12-17 10:53

      央視網消息 我不喜歡吃土豆。

      一吃,小時候的饑餓感就撲面而來,伴隨而來的還有胃部發酸,想想都難受。

      但是,我很喜歡土豆。

      這兩者并不矛盾。

      你們稱呼它為土豆,專家們說它是馬鈴薯,我們本地人更喜歡稱呼它為洋芋,于是本地流行一句順口溜,定西有三寶:洋芋、土豆、馬鈴薯。

      我和它打了幾十年交道,以后還將繼續,生活中的很多變化,都與土豆有關,我見證了定西土豆的“變形記”,土豆也見證了我們一家生活的巨變。

      【一】救命薯

    張壽和父親張富清、侄子張文斌。

      我叫張壽,生于1967年。從我記事起,每天下午,奶奶總會煮一大鍋土豆,大的人吃,小的豬吃,全家七八口人,第二天的早飯和中飯全是土豆。

      每天上學,包里背的干糧就是兩個水煮的土豆。

      雖然吃了會難受,但不吃,饑餓更難忍受。

      現在回想小時候,關于吃的,大概就是兩件事:吃了很多土豆以及吃不飽肚子。

      家鄉定西流傳著一句話:“山是和尚頭,溝里沒水流,十有九年旱,歲歲人發愁”,唱盡了家鄉生態環境的惡劣。

      我們這里是干旱地區,春夏少雨缺水,那時候家里要種將近40畝田,種小麥、小米、蕎麥、豌豆、扁豆、甜菜,土豆等,全是旱地,靠天吃飯,收成都不怎么樣,唯獨生長周期較長的土豆產量可以。

      所以每年計劃種植的時候,父親張富清都會說,土豆是必須要種的。

      土豆真的算是家里的救命糧。煮著吃、炒著吃、炸著吃,逢節日時的吃法最令人懷念:將土豆煮熟,剝了皮、搗碎,隨后將胡麻炒熟、碾碎,攪拌到一起,一紅一白,那叫一個香。

      現在很少有人這么吃了,我雖然不愛吃土豆,不過這種吃法,我還是有點懷念。

      1988年,我和二哥一家搬遷到甘肅張掖市高臺縣(編者注:20世紀80年代,國家開展“三西”【甘肅的定西、河西和寧夏的西海固】扶貧),相比家鄉,這里地勢開闊,有水源,開始逐漸能吃飽肚子了。

      【二】溫飽薯

      在張壽的記憶中,小時候靠天吃飯,地里的莊稼長的都一般,唯獨土豆能讓一家人感受到豐收的喜悅。

      1992年結婚后,我和妻子在岳父家的飯館幫忙,后來又自己開飯館,日子過得忙碌,也能吃飽,但賺不了多少錢。

      這期間,定西土豆有了名氣,種植規模逐年擴大(編者注:上世紀90年代,定西實施“洋芋工程”,旨在解決溫飽問題),每年秋季外地客商云集,街上到處都是土豆販子,非常熱鬧。

      我和妻子將飯館開在了定西市安定區巉口古鎮路邊,客源主要是來往的客貨車司機,我跟這些販賣、運輸土豆的司機聊天,發現土豆真能賺錢。

      2003年,我賣了高臺的房子,關了飯館,回到定西老家石家岔村,種了將近20畝土豆,這一年光靠土豆就收入6000多元。

      后來幾年,雖然收入有了保障,但種地太辛苦,土豆行情時好時壞,我覺得還得變一下。

      【三】致富薯

    現如今,種植土豆早已經機械化了。

      2008年,我租了庫房,一邊種土豆,一邊做起了土豆代辦生意,收購土豆,賣給商販。

      我也認識了很多土豆產業上游的人。淀粉只能算是初級加工,薯片、薯條等才更為賺錢,才知道單靠小規模種植,一方面勞動力不足,另一方面市場行情波動大,很難做大,要嗎放棄種植,專門販賣土豆,要嗎就擴大種植規模。

      我父親對土地有著很深的感情,每次看到土地撂荒總在嘆息。正因如此,2013年,我找來4個兒時的伙伴,注冊了合作社,擴大了種植規模。

      我脾氣有點爆,總是風風火火的,周圍的人都喊我“張三瘋”,我干脆將合作社起名為“三豐”。

      這一年,我舉債一百多萬建了16個庫房,那可真是最艱難的一年。收購了1400多噸土豆,只發出去200多噸,剩下1200多噸全在庫房,資金一下子變得特別緊張。

      進入臘月后,包工頭每天領著工人來找我要拖欠的工資。但貨款不到位,我也著急。

      整夜睡不著覺,那個冬天特別難熬,好在正月十三,有部分貨款到位了。

      2014年,我流轉了450畝耕地種土豆。從這一年開始,合作社逐漸步入正軌。

      2015年起,考慮到商品薯價格波動大,我開始主要種植原原種和原種(編者注:原原種是用脫毒的試管苗移栽或扦插最初產生的種薯,原原種種植后產生原種,原種種植后產生一級種,一級種種植后產生商品薯即土豆)。 從定西各個實驗室培育的良種種薯,發往內蒙、重慶、貴州等地。

      【四】小康薯

    在黃土地上,洋芋這一抹開著白色小花的綠色植物,張壽覺這象征著希望。

      2015年起國家啟動了馬鈴薯主糧化戰略,我覺得這是個機會。

      2016年我又流轉了200畝土地,同時配備了相關的機械設備,合作社種植基本靠機械化了。

      這一年,我的侄子張文斌加入進來了。

      別看定西土豆產業很火,但在種植這一環節,年輕人特別少,合作社的成員多數都是跟我年齡相近的,農村種地的多數都是60歲以上的老人。

      2016年,侄子張文斌主動找來,我很驚訝。1990年出生的他,之前一直生活在張掖,對土豆算不上特別有感情,2008年中專畢業后,在工廠上過班,當過電焊工,開過貨車,沒想到突然有一天找到我,說要跟我合作。

      我當然很高興,不過很多年輕人對種地不感興趣。

      他從我手中批發了80噸商品薯,天天蹲守在定西馬鈴薯交易市場出售,不到兩個月就出售完了,還有了固定客戶,也賺了不少錢,這下我就放心了。

      我不太懂產業升級,但定西土豆要轉型升級是必然的,近幾年土豆市場競爭越來越競爭,綠色有機食品更受歡迎。

      2017年,安定區試點耕地休耕,我在安定區白碌鄉承包了1700畝耕地,前三年主要種植箭舌豌豆、毛苕子等,這些事情基本都有侄子張文斌和我兒子張文偉操心,等種夠三年,我們計劃種植有機土豆,不用化肥農藥,專用農家肥。

      這兩年,我逐漸將銷售等工作也交由他倆負責,年輕人的想法要比我活躍,也愿意去接觸新事物。

      你知道定西土豆為何比較受歡迎嗎?因為它的生長周期長,一步一步扎扎實實地生長,我希望侄子和兒子做事情也能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不論他們將來要不要繼續和土豆打交道。

      站在老房子前,父親看到路邊還有很多耕地沒被荒廢,非常開心,他對土地的情感遠遠超過我們。

      不知道你有沒有見過洋芋開花,一大片一大片,我覺得它可真好看,有時看到一大片土地開著整片洋芋花,特別開心。(張壽口述 央視網記者王小英整理)

    ?

    ?

    ?

    相關鏈接:

    ?致敬偉大征程的人民史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文藝晚會側記
    改革開放40年40個第一:派遣部隊參加維和行動
    《改革開放 關鍵一招》第七集 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

    相關鏈接:
    《改革開放 關鍵一招》第七集 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
    改革開放40年40個第一:派遣部隊參加維和行動
    致敬偉大征程的人民史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文藝晚會側記
    [來源:央視網] [作者:] [編輯:云夢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