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昌旺溪濕地保護區內的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水蕨與水菜花。寫璜 攝
C | 加快濕地資源利用和立法工作
對濕地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是實現濕地可持續保護的途徑。多位專家也建議,應加強創新、拓展濕地農業和濕地旅游的發展模式。
“海口社區居民與濕地之間的聯系得以加強。以稻米、水生蔬菜種植和水產養殖為主的濕地農業得以推廣,濕地農業收入持續增加。濕地旅游也提高了當地村民的收入。”國際濕地公約秘書處亞太事務高級顧問飯塚玲子對現階段海口濕地資源利用取得的成績表示了肯定。
袁繼明建議,對濕地公園內或周邊的農田或水域,要組織、引導當地農民改變傳統的耕種和漁業生產方式,開展有機農業、生態農業、生態養殖等。同時,應結合環境教育發展新型旅游業態。圍繞濕地公園的自然資源、當地傳統生產生活方式、當地的民俗習慣、某一特定歷史事件等,深度開發既有知識性、又帶體驗過程的旅游產品。除了賣風景、賣產品,還要賣學習知識、重溫歷史的經歷、賣體驗自然和傳統生產的過程,賣體驗收獲的有機農產品。
在今天發布的《中國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狀況白皮書》顯示,我國國際重要濕地主要面臨農業、牧業和漁業等人類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建設和旅游開發活動,工業污水和農業面源污染等環境污染,外來物種入侵以及氣候變化的影響等方面的威脅。
“要對違法侵占、破壞濕地的行為進行查處。查處需要有立法依據,海口目前已通過《海口市濕地保護若干規定》《海口市美舍河保護管理規定》地方性法規的形式對濕地進行保護,這走在了全國的前列。”袁繼明提到,目前國家層面對于濕地的立法是缺失的,這是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濕地管理司今年工作的重點。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李春良也表示,要加快制定濕地保護法,并將濕地應對氣候變化作為重要內容納入其中。推進濕地一級地類落地定界,摸清資源底數。繼續完善濕地標準規范體系,為濕地開發利用監督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