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首批8個制度創新案例創下多項“全國第一”
好制度是海南發展最大動能
海南加快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發展提供一站式高效便捷政務服務。記者 李天平 攝
風好正是揚帆時,不待揚鞭自奮蹄。
新年新氣象,呼喚新作為。2月14日上午,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首批8個制度創新案例出爐,實現“開門紅”。
商事登記“全省通辦”制度、全國首單知識產權證券化、全國首家國際熱帶農產品交易中心……海南大力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多項創新實踐走在全國前列,創下“全國第一”記錄,彰顯海南擔當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試驗田”的新作為。
創新是改革開放的生命,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海南自貿區堅持依靠制度創新激發市場活力,著力營造一流的營商環境,加快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同時,為分步驟、分階段建立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打下堅實基礎。
一、商事登記“全省通辦”制度
我省原有的企業登記模式,注冊官分別歸屬于省市場監管局和各市縣工商局,導致商事登記的標準、流程和尺度不統一,且多為現場受理商事主體登記業務,申報企業登記不夠便利化、人性化、智能化。為破解登記難題,率先推行商事登記“全省通辦”制度。
主要做法
率先推行商事登記“全省通辦”制度,即商事主體通過全省統一的登記平臺(海南e登記)自主申報登記,由登記平臺自動審核通過;特別情況需要人工核驗的,由登記平臺在全省隨機選派注冊官進行核驗。省人民政府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作為唯一登記機關,統一核發營業執照。市、縣(區)、自治縣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不再現場受理商事主體登記業務,但保留登記窗口,為申請人提供登記咨詢、引導、協助辦理等服務,便利群眾辦事。
“全省通辦”的主要流程是:對商事登記申請人填報的格式化登記信息,登記機關通過全程電子化的登記平臺自動審核;對申請人申報的非格式化電子文件,以及需要審核、核驗的特別情況,由登記機關從全省范圍內隨機選派注冊官依法進行審核。
實踐效果
《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商事登記管理條例》推行商事登記“全省通辦”制度,就是將海南全省作為一個城市整體,在全省范圍內隨機選派注冊官,對全省的商事登記業務進行統一辦理,有效調配注冊官資源,以達到商事登記最大便利化。
“全省通辦”統一了商事登記的標準、流程和尺度,并打破了管轄地的限制,減少了注冊官的自由裁量權。壓縮企業開辦時間,即到即辦,實現工商注冊登記、印章刻制、申領普通發票、企業社會保險登記等流程3個工作日內辦結。
二、簡化簡易商事主體注銷公告程序
原有的簡易注銷登記規定公告時間為45日,公告方式為報紙公告,存在公告時間長、費用大、注銷程序不夠簡化等問題。為讓更多的商事主體享受簡易注銷這一便利化改革成果,進一步簡化簡易注銷登記申請材料,率先簡化簡易注銷公告程序。
主要做法
根據《條例》規定,符合條件的商事主體申請簡易注銷登記的,可以通過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社會公告,公告期為7日。《條例》將簡易注銷登記公告時間由原來的45日大幅壓縮至7日,這是在全國率先推出的制度創新;公告方式也由報紙公告改為更加簡便的公示系統公告。
實踐效果
開始實施簡易注銷登記以來共辦理簡易注銷業務4100多筆。一方面,將簡易注銷公告方式由報紙公告改為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公告,更加便利商事主體快速退出市場,節省了公告費用,節約了辦事時間。另一方面,對簡易注銷程序的進一步簡化,積極回應了企業“退出難”的社會關切。
三、商事主體信用修復制度
目前,商事主體缺乏自我糾錯的動力,沒有主動地糾正失信行為、消除不良社會影響、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同時,有關政府部門之間尚未建立聯合懲戒工作機制,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發揮。為激勵商事主體主動自我糾錯,率先探索信用修復制度。
主要做法
《條例》在全國率先推行信用修復制度,鼓勵商事主體通過履行法定義務、主動糾正失信行為等方式修復信用,登記機關將信用修復情況作為商事主體從“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移出的重要條件。
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滿3年,未按照規定履行相關義務被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的商事主體,自被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之日起滿3年未再發生列入情形,可以通過公示系統向社會公告其履行公示義務和擬申請移出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等信息,信用修復公告期為30日。
實踐效果
激發已有失信記錄的商事主體自我糾錯的動力,主動糾正失信行為、消除不良社會影響、積極承擔社會責任。
促進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全面發揮作用,推進整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推動海南信用社會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四、減免商事主體公示負面信息
現有的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需公示商事主體的登記、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監管信息,公示義務較多,特別是公示行政處罰等負面信息,造成有些商事主體不愿在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上主動公示監管信息。為激勵商事主體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率先減免商事主體公示負面信息。
主要做法
《條例》規定,相關部門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通過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公示商事主體的登記、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監管信息;商事主體應當通過公示系統依法公示其出資、行政許可、股權變更等信息。在商事主體公示的信息事項中,免除了商事主體公示其受到行政處罰信息的義務,這是《條例》在全國率先推行的制度創新,該項內容已由監管部門公示,商事主體無須再公示此項信息。
實踐效果
商事主體不再公示行政處罰等負面信息,減少了公示義務,節約了成本,減輕了負擔;激勵商事主體更加積極主動通過公示系統對應當依法公示的正面信息予以公示。
五、施工圖審市場化和“多審合一”
海南在推動施工圖審市場化改革方面將圖審機構向市場完全開放,全部交由已完全市場化的圖審機構進行,各部門直接認可一家圖審機構出具的審查合格證,解決了審查機構壟斷和各部門多頭審查問題,提高了圖審效率和質量。
主要做法
一是放開施工圖審查市場。從2015年起,我省將圖審機構向市場完全開放,允許具有甲級勘察設計資質的設計企業以內設機構方式開展圖審業務試點,對住建廳主管行業協會成立的兩個圖審中心進行改制。
二是開展施工圖設計文件聯合審查。省住建廳聯合氣象局、人防辦、公安消防多個部門實行施工圖“多審合一”改革,由一家房屋建筑類圖審機構負責氣象、人防、消防等部門涉及的所有施工圖技術審查工作。
實踐效果
施工圖審市場放開后,全省圖審機構由2015年的6家增加至19家,極大提高了圖審效率,開創了全國放開施工圖審查市場化的先河。
2018年5月全面實施“多審合一”改革后,企業由原來需跑多個部門變為到一家圖審機構解決施工圖技術審查問題;將人防部門原來進行人防技術審核的5個工作日審查時間,以及消防主管部門進行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核的20個工作日審查時間,統一壓縮到目前最多3-5個工作日(人防5個工作日和消防3個工作日)的備案時間。實現“進一家機構,審一次圖紙,出一個結論”的全流程聯審聯辦。
六、全國首單知識產權證券化
為實現海南在探索知識產權證券化方面的突破,省知識產權局委托中國信達海南分公司、信達證券作為奇藝世紀知識產權供應鏈資產支持證券的組織協調方、發行方,2018年12月21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發行,12月25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這意味著海南省在探索知識產權證券化的道路上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通過知識產權證券化,促進中小微企業的發展。
主要做法
一是確認發行主體。首先,通過多輪篩選、甄別,在權衡知識產權數量、公司資產規模、利潤水平、行業領先度等因素后,最終選取標的企業。其次,標的公司與券商、評級機構、會計機構、法律機構、銀行、交易所等多方主體高度配合。
二是確認基礎資產。為了基礎資產預期未來產生穩定的現金流,確定發行規模及提高行業認可度,對基礎資產現金流的質量、穩定性、權屬狀況嚴格把關。同時,將知識產權產生的現金流從企業收入中剝離出來,并對現金流形成閉合監管。
三是引入擔保主體。引入擔保機構作為差額補足人,作為外部強有力的主體為其增信,從而提高資本市場對知識產權這種無形資產的認可度。后續發行資產支持證券,可由擔保機構或成立知識產權融資擔保基金,予以增信。
實踐效果
一是通過知識產權證券化的發行,實現了知識產權與金融的深度融合,為知識產權運用提供了新的模式,為中小企業提供了全新的融資模式,對推動全國知識產權證券化具有開創性意義。
二是“奇藝世紀知識產權金融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募集資金4.7億元,其中相當一部分將用于海南分公司的建設,風向標意義極強。這是海南在資本市場創新中小企業融資探索上邁出的關鍵一步。
七、天然橡膠價格(收入)保險
近年來,國際膠價持續低迷,膠工和膠農的收入大幅下降,導致人們的種膠割膠意愿不強,從業人員大量流失,出現了膠園棄割、棄管、棄種等一系列問題,給國家戰略物資安全和海南脫貧攻堅工作帶來了較大挑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并決定探索創新財政金融支農方式,破解天然橡膠產業發展面臨的難題。
主要做法
按照種植對象區分,海南天然橡膠主要分為農墾國有膠(主要由海膠集團經營管理)和民營膠(農戶及除海膠之外的其他生產經營組織)兩大類。經反復調研,扣除勞動力成本,膠農的割膠意愿值一般在12元/公斤(折成干膠)左右,即一旦干膠市場收購價格低于每公斤12元,膠農便會因虧損較大而放棄割膠。
1、設計不同保險產品。根據上述具體情況,在積極借鑒、分析“保險+期貨”模式經驗和不足的基礎上,加以創新和發展,進一步推出了可在全省實施的天然橡膠價格(收入)保險,并將其設計成兩種產品模式,即民營膠價格(收入)保險和國營海膠集團收入保險。
2、實施不同運作模式。對于國營海膠集團天然橡膠收入保險,在投保方式上采取全省一張保單的統保業務模式予以推動。對于經營形式分散、各地收購價格不盡相同的民營膠價格(收入)保險,主要采取單戶自行投保、若干戶聯合投保(主要是種植合作社投保)、村委會或鄉鎮統一組織投保等多種形式相結合,本著“就近、就簡、快捷”和“公開透明”等原則組織發動膠農的投保方式。
實踐效果
開展天然橡膠價格(收入)保險工作以來,全省已有農墾國有橡膠213萬畝和1.76萬農戶(其中貧困戶膠農6193戶)約22.68萬畝民營橡膠實現參保,財政保費補貼1.30億元,提供風險保障達18.73億元,財政資金效益放大14.41倍,已決保險賠付2.58億元,預計2019年還將產生近20000萬元的賠款。
天然橡膠(價格)收入保險,使天然橡膠這一海南特色熱帶農產品的收入預期穩定,對于推進海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八、國際熱帶農產品交易中心
《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中提出,“建設以天然橡膠為主的國際熱帶農產品交易中心、定價中心、價格指數發布中心”,海南積極探索,在前期中橡電子交易市場的基礎上,設立全國首家國際熱帶農產品交易中心。2018年12月18日,海南國際熱帶農產品交易中心在海口揭牌,標志著全國首家國際熱帶農產品交易中心正式成立。
主要做法
一是創新開展大宗商品網絡單向競價交易模式。自主研發倒計時交易系統進行海南墾區天然橡膠統一競價銷售平臺交易業務及海南墾區大宗生產物資統一競價集中采購平臺交易業務。
二是聯合協同云南農墾、廣東農墾共同利用農產品中心交易系統進行墾區天然橡膠網上公開銷售交易,實現跨區域交易交收,打造全國國產天然橡膠現貨交易網絡平臺。
三是聯合協同新加坡商品交易所(SICOM)開展20號標準膠(TSR20)OTC交易交收業務,探索進口橡膠保稅交易交收業務。
四是協同海南墾區內企業、地方政府,采取政策優惠,積極吸引檳榔鮮(干)果網上公開交易,彌補行業交易信息不對稱短板,實現檳榔種植戶增收。
實踐效果
一是形成有一定影響力的橡膠現貨交易平臺。熱帶農產品交易中心運營以來,組織各類橡膠產品交易,打通貿易鏈條,合同履約率100%。實現青島保稅區TSR20保稅倉單注冊量3.6萬噸,交收1.95萬噸。
二是發揮在農產品交易中的監督功能。在為交易提供服務和鑒證的同時,加強對交易主體資格和交易條件、交易行為及交易程序的合法性、交易標的真實性、交易價格的合規性以及重要交易合同款進行審查,為眾多交易會員提供公平競爭機會的同時,更好地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實現了交易平臺“公開、公平、公正”。
三是增強了農產品交易會員的議價能力。通過信息公開解決信息不對稱短板,通過供應鏈金融解決短期周轉資金困難,有效地提升了交易會員的議價能力及經營規模。
四是有效地實現農產品價值,避免徹底淪為期貨交易的附庸。通過交易中心進行大規模、多等級、多品種的現貨交易,有效地實現農產品的真實價值,在以投機為主的期貨交易產生的價格沖擊下能保持產業的延續性。
商事主體不再公示行政處罰等負面信息,減少了公示義務,節約了成本,減輕了負擔;激勵商事主體更加積極主動通過公示系統對應當依法公示的正面信息予以公示。
?
相關鏈接:
獨家圖解|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八大案例
海南探索商事主體信用修復制度 減免商事主體公示負面信息
制度創新 海南簡化簡易商事主體注銷公告程序
破解企業登記難題 海南率先推行商事登記“全省通辦”制度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