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發那科超級智能工廠即將登陸,將帶動整個上海工業機器人產業邁上新臺階
寶山致力打造機器人產業標桿區
力爭集聚機器人相關企業300家以上,加快形成產值超500億元產業集群
不久前,“全球工業機器人四巨頭”之一的發那科宣布,其繼日本之外的全球最大機器人生產基地即將登陸上海寶山,這個新項目被命名為發那科“超級智能工廠”。
作為寶山區2019年的重大產業項目,由發那科集團和上海電氣集團合作的上海發那科三期項目將于今年10月開工興建,總投資約20億元。建成后,將新增年產值100億元,并帶動整個上海的工業機器人產量及規模邁上新臺階。
無獨有偶,同屬“全球工業機器人四巨頭”之一的安川電機,也正在和寶山區合作。投資50億元的國家重大專項安川半導體機器人預計今年10月投產,年產值約30億元。
作為傳統老工業區,依托于鋼鐵產業,寶山區轉型升級而來的新興產業價值漸顯。不僅有“機器人四巨頭”中的“兩大”,而且機器人相關規模以上企業已有117家落戶。2018年,寶山區機器人及智能制造領域實現產值373.3億元,占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近20%。今年1—4月,已實現產值109.5億元,占比基本持平。在集聚重點企業的基礎上,寶山區持續引進優質項目,希望打造中國機器人產業集聚發展的標桿區。
重大產業項目帶動園區升級
在距離顧村公園不過10分鐘車程的地方,就是上海機器人產業園。鮮明的標識,便是發那科連成一片的黃色廠房。
發那科總部位于日本富士山下,由于其在工業自動化的成就,又向來以統一的黃色示人,被外界稱為“富士山下的黃色巨人”。由發那科集團和上海電氣集團聯合組建的上海發那科于1997年成立,雙方各占50%的股份。其在寶山的一期和二期工廠分別于2010年和2014年建成,合計占地近6萬平方米,其中近4萬平方米的系統工廠,用于系統集成的研發制造、安裝調試和出廠檢查。
2012年,上海發那科所在的顧村工業園區成功轉型為上海機器人產業園,并在2014年納入張江高新區寶山園,成為上海首批轉型升級試點園區。
發那科三期項目占地431畝,相當于40個足球場大小,是現有一期和二期工廠總面積的四倍。這塊項目用地,是從原先一家高污染高能耗的有色金屬企業收儲轉型而來,今后將建成集生產、研發、展示、銷售和系統集成中心及服務總部,打造一座中國最大、最先進、最具柔性的機器人超級智能工廠。
在上海機器人產業園區內,以機器人等智能裝備為主的科創載體已達10萬平方米,到2020年達到約35萬平方米。除了發那科,國內汽車裝配領域的佼佼者“賽赫智能”、全球智能焊接龍頭企業“伏能士”、國內領先的工業機器人研發制造商“眾宏自動化”;以及“鑫燕隆”、“中航飛行模擬器”等以智能裝備制造為主體的總部型企業;國家機器人檢測中心等科研機構都已正式落地。
因為企業快速擴張,2018年,“伏能士”中國總部遷入園區。目前廠房面積達3000多平方米,在建立培訓中心的基礎上,也在建立研發中心。“伏能士”中國總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之所以選擇寶山,一方面看重其機器人產業集聚,僅在園區內就有‘發那科’、‘鑫燕隆’等相關合作企業。另一方面也看中優質配套資源:園區免費提供連接軌道交通1、7號線的短駁車,附近還有顧村公園、華山醫院北院、世界外國語學校、華師大二附中寶山實驗學校、龍湖天街、龍現代藝術館等,解決了很多員工后顧之憂。”
此外,顧村大居內可供園區使用的公租房面積約8.3萬平方米,龍湖集團、金茂集團正加快建設近2萬平方米的高端人才公寓。一期人才公寓將在今年10月完工,提供約330間公寓。
據眾宏(上海)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曉紅介紹,企業一直駐扎于此,2017年底在新三板上市,飛速發展帶來大量人才需求。目前已有員工順利入住大居內的公租房,還有員工享受了園區人才公寓租賃補貼。
為了更好提供園區服務,已建成的園中園——保集e智谷,作為上海目前唯一以“智能制造”為主題的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將為智能制造類企業量身打造集企業總部、研發、辦公、中試于一體的專屬空間。三年內,上海機器人產業園還將投入20億元對現有1000畝土地實施調整轉型;投入5.8億元資金用于基礎設施和公共配套建設。預計到2020年底,將引入機器人相關企業100家,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制造產業比重達到50%以上,實現總產值250億元。
打造機器人全產業鏈生態
寶山地域廣闊,橫跨市郊,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腹地和機遇。拿機器人產業來說,大場、淞南、高境、楊行、月浦、上海機器人產業園、寶山城市工業園、寶山工業園區等區域均有分布,初步形成了南部、中部地區為總部、研發基地,北部地區為制造基地的聯動格局。
快倉智能科技,初創期在寶山租用舊倉庫搗鼓機器人時,就引起了相關鎮負責人的注意。在得到寶山區持續的關心關注之后,2017年正式將企業注冊到位于高境鎮的長江軟件園內。
如今,快倉已是全球第二大的智能倉儲機器人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是人工智能+智能機器人領域的領軍企業,產品在新電商、新零售、新智造、新物流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菜鳥物流、郵政、唯品會、百世、國藥、國電、盒馬鮮生、上汽集團等都是其客戶。
快倉智能科技CEO楊威告訴記者,目前正在規劃建設快倉(寶山)全球智能機器人產業園。該項目將以高標準,根據人工智能+機器人產業園特性設計建造,打造一個集軟硬件研發、孵化、生產測試、智能研發展示等在內的全產業生態鏈。“眼下我們正在選址,上海機器人產業園就是選擇之一。”
在寶山最北部的寶山工業園區內,由上海大學16名教授團隊2003年創立的上海克來機電自動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柔性自動化裝備與工業機器人系統應用供應商,于2017年成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記者走進生產車間,目力所及處處都是忙碌著的自動化裝配生產線以及智能自動化設備。
克來機電董事長、總經理談士力表示,企業一方面拓展海外市場,配套下游大型跨國企業的全球發展脈絡,在國際非標自動化裝備市場上爭得一席之地,另一方面廣泛開拓下游應用領域,市場版圖逐步擴至電子、日用家電、醫療器械、農林灌溉等領域。目前,克來機電計劃把現有的產業基地建設成為一個智能高端裝備的產業園區。在市、區兩級支持下,通過對寶山工業園區內的戰略留白進行優化調整,克來機電正在擴建三期,將建設23000平方米的廠房和研發實驗室,預計2021年投入使用。
在2018年12月發布的《上海寶山產業地圖》中,寶山區明確提出“1+4+4”主導產業體系,其中,“機器人及智能硬件”赫然列入四大優勢制造業之一。當年,寶山區還出臺了《關于加快上海機器人產業園機器人及智能硬件產業集聚發展的專項支持政策》,設立機器人產業基金10億元,優質項目購置土地價格將給予優惠,高端企業租賃廠房最高補貼50%,上市公司入駐園區最高獎勵500萬元,用以加速相關產業的集聚。
寶山區經委副主任高揚告訴記者,寶山區作為上海產業地圖明確的上海市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產業的重要承載區,將依托寶山區空間、技術、人才、應用等綜合優勢,通過“區域+產業+創新”的疊加政策,著力構建集研發制造、應用服務、管理銷售為一體的機器人全產業鏈生態。并逐步引導企業、項目、人才向園區集聚,資金、土地等資源向園區傾斜,到2020年底,園區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產業產值將占園區總產值的比例達到50%以上。
重點轉型地塊提供更廣空間
位于寶山的兩個市級重點轉型區塊南大和吳淞地區,一直是眾人矚目的焦點。這兩塊上海不可多得的“大衣料子”,也將成為寶山機器人產業的重要承載區,并提供廣泛的人工智能應用場景。
2018年,寶山區與博泰、商湯科技、百度等巨頭陸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下一步,將重點推進博泰公司總部、商湯全球智慧醫療總部、百度智能城市及智能交通業務總部等8個項目的落地。這些項目中,有不少瞄準的地方就是南大、吳淞。
根據規劃,南大地區將超前布局未來前沿產業,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以AI產業為標志,打造以車聯網為特色、人工智能、芯片設計、互聯網+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作為上海城市西北面的“經濟增長極”,南大地區轉型發展將與長三角地區范圍內人工智能、車聯網、互聯網+等產業布局和戰略轉型調整步驟保持一致,進一步發揮龍頭帶動作用,成為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紐帶。
同樣,根據吳淞工業區的功能定位,也將形成以新材料和新硬件產業為引領、科創+文創產業為驅動、高端新興商務商業和高品質特色旅游業為配套的產業發展格局。其中,新硬件產業要在傳統工業優勢基礎上,大力發展物聯網、大數據、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創意設計等,并以硬件為表現形式的數字賦能產業業態,建設硬件、軟件、芯片、人工智能技術、創業孵化等全產業鏈,打造全市新硬件高地。
就在今年4月,上海機器人產業園、上海臨港南大智慧城市發展有限公司和寶山區智慧灣科創園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這也意味著,寶山區域內的機器人及智能硬件相關產業今后將有更廣闊的應用場景和發展空間,而人工智能也將為重大轉型區域賦予更多想象。
寶山區委書記汪泓表示,立足于傳統工業優勢,伴隨著區域轉型,機器人及智能硬件產業已成為寶山打響“上海制造”品牌的重要載體。今后將進一步落實專項支持政策,加快實施上海機器人產業園新一輪提標升級,發揮長三角機器人產業聯盟、機器人檢測認證平臺聚合效應,推進機器人和關鍵智能部件的研發和產業化。寶山區將力爭集聚機器人相關企業300家以上,加快形成產值超500億元的產業集群,打造中國機器人及智能硬件產業制造基地、全球重要的以工業機器人為核心的智造中心。
?
相關鏈接:
文化和旅游產業人工智能應用實驗室正式啟動·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