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0月12日消息(通訊員符王潤 見習記者李佳佳)在很多人看來,幼兒常流口水是件正常的事情。對此,海南省婦女兒童醫學中心兒童康復科中醫醫師王蝶提醒,幼兒常流口水可能是疾病所致,若發現1歲左右的兒童經常流口水且伴有生長發育落后、智力低下、抽搐等癥狀,應及時治療。
據了解,流口水在醫學中稱為流涎,是小兒脾的運化功能失職所導致的一種臨床上常見的證侯,可根據原因可分為生理性流涎和病理性流涎。生理性流涎多見于出生后4-6個月的嬰兒;病理性流涎則常見于口腔炎癥、腮腺機械性損傷、先天性疾病等,造成流涎現象,這類患兒多伴有發育遲緩、智力低下等癥狀。同時,交感或吞咽神經受損、運動障礙性疾病如腦癱、腦炎后遺癥等也會造成兒童流口水。
“針對小兒流涎的治療方法有很多種,比如針灸、推拿、中藥內服、穴位貼敷等方式。其中,穴位貼敷治療較為簡單、方便,家長們可以在家動手制作。”王蝶介紹,在家操作穴位貼敷,可選用中藥吳茱萸25g、膽南星10g,研磨成粉狀,取10g左右以醋調成糊外貼于涌泉穴,睡前貼,男左女右,每隔12小時換藥一次,3-7天左右為一療程。
王蝶提醒,幼兒經常流涎會導致衣服潮濕從而引起感冒,除此之外還可能影響語言功能的發育、影響味覺的識別、食物的攝入量減少、導致營養不良等,應及時治療。
可能引起兒童流涎的疾病:
一、口腔炎癥;
二、腮腺機械性損傷(先天性疾病如21-三體綜合征、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等,同時多伴有特殊面容、喜伸舌、發育遲緩、智力低下等癥狀);
三、交感或吞咽神經受損(運動障礙性疾病如腦性癱瘓,主要表現為運動發育落后、異常姿勢、反射異常、肌張力增高或低下,可伴有流涎、智力低下等);
四、神經系統疾病(如癲癇、腦炎后遺癥、一氧化碳中毒、面神經麻痹等)。
?
?
?
相關鏈接:
天氣熱急診患兒增多 海口一些兒科醫生病倒了·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