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古韻傳承憶鄉愁
道貢蝶變展新顏
走進海口市龍華區龍橋鎮道貢村,綠樹環繞、環境優美,一座座用火山石堆砌而成的建筑錯落有致。在這座低調內斂的小村莊內,擁有著乾隆欽賜的匾牌和光緒賞賜的二道圣旨,古時文官到了村門口下轎,武官下馬。500多年來,這里人才輩出,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
光緒賜封道貢村子弟讀書的學堂和祭祀祖先的祠堂為“教諭閣”。蘇弼坤 攝
如今,在美麗鄉村建設、文化旅游融合的大背景下,道貢村再次迎來“蝶變”機遇。通過逐步完善基礎設施、引進特色產業、挖掘村落文化,古村落正在煥發新活力。
培養人才有道 瓜瓞永昌“道貢村”
位于龍橋鎮西南隅的道貢村,村民皆為吳姓,自始祖泰公遷居現址以來,歷經明、清、民國,至今已有550多年。
道貢村口的對聯道出村子延續幾百年的人文思想。蘇弼坤 攝
何謂“道貢”?因至清末,村內人才輩出,朝廷稱其曰“培貢生之道”,意為為朝廷培養貢生,培養人才的道路,賜其村名為“道貢村”。
11月7日上午,記者站在道貢村的大門口,門上對聯云“道彪翹楚輩賡秀,貢炳瓜瓞世永昌”,道出了此村延續幾百年的人文思想。在村門口的兩旁,各放置著兩塊大石頭。“這個叫石鼓,古時告誡文官到此下轎,武官到此下馬。”道貢村黨支部書記吳英勝告訴記者,因村內有乾隆欽賜的匾牌和光緒賞賜的二道圣旨,見圣旨如見君面,為了告示文武官員,官府特意在此設置石鼓。
據村里的吳毓彬老人介紹,以前村門還設有閣樓,內置皮鼓,大小官員欲入村內,必先鳴鼓,有人出來接引方可進入,本村人迎娶的新娘也必須下轎,步行入村。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