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孝感動乾隆“三世一肩”美名揚
在道貢村美材里一處祖宅內,懸掛于高堂之上的“三世一肩”匾牌,背后有著一段感人的故事。清乾隆年間,一家之主吳儒珍英年早逝,遺下孤兒寡母和一對年邁的雙親。其妻陳氏痛不欲生,看著兩個嗷嗷待哺的兒子和可憐的父母,毅然止住悲傷,挑起一家人的生活重擔。耕田犁地,播種收獲莊稼,飼養牲畜,全落在她的肩膀上。
陳氏不辭勞苦,奉養雙親至終,供兩個兒子讀書,考取庠生。她的事跡感動官府,瓊州知府將她的事跡奏上朝廷,乾隆為她的節孝感動,為她揮筆寫下“三世一肩”四個字,表彰她遭受家庭變故而不改嫁的忠貞愛情,表彰她不辭勞苦,靠自己的肩膀挑起重擔,孝敬雙親終老,養活自己和孩子,培養一雙孤兒長大成材。
村內光緒賞賜的二道圣旨被做成匾牌高懸房中。蘇弼坤 攝
乾隆欽命時任廣東提督粵政浙江道監察御史的史夢琦代為授匾,“三世一肩” 匾牌左邊題“瓊山學生員吳儒珍之妻生吳云章之母節孝陳氏敬題”,并加蓋史夢琦私章和衙門公章,落款為“乾隆四十七年桂月吉旦立”。
在這座“三世一肩”主人陳氏祖宅的入口處,有一座玄武巖石壘成的石門,據介紹為陳氏的后世子孫于光緒乙未年建造,額頂上大字書“美材毓秀”四個字,寓意這座石門聚納天地靈氣,賦予美材里人才輩出。石門背面額頂上大字寫著“青云得路”四個字,寓意子孫飽讀詩書考取功名,仕途通順。
“道貢村世世代代子孫都有著濃濃的自豪感,自覺保護這里的文化古跡,我們還將保護古跡列入了村規民約。”吳英勝說。
多元產業發展 集體經濟煥光彩
在留住古村的歲月痕跡之時,道貢村亦不忘因地制宜興產業。因地處羊山腹地,道貢村土地整體較為貧瘠,不利于發展傳統種植業,主導產業難以規模化發展。2016年,為尋找有特色、有效益的項目,該村黨員干部帶領村民代表,到儋州等有農業特色的養殖資源點考察,最終選擇了石金錢龜養殖作為該村“造血”項目。
懸掛于高堂之上的“三世一肩”匾牌,是乾隆被吳儒珍妻陳氏的節孝感動,親筆賜字。蘇弼坤 攝
記者在道貢村石金錢龜養殖項目基地看到,管理人員正忙碌地清理水池,給石金錢龜創造干凈的環境。項目有關負責人吳英宦告訴記者,石金錢龜項目產權歸村集體所有,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目前共養殖石金錢龜700多只。
“養殖石金錢龜沒有太大技術要求,我們買的是龜苗,等繁殖出來后將幼苗拿來賣,回報率很高。”吳英宦說,對于有興趣養殖的村民,項目免費提供種苗給他們,并且提供技術指導。據悉,在石金錢龜養殖基礎上,道貢村還引進石斛產業,首批預計種植150畝,通過多元產業發展,帶領村民奔向增收致富路。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