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師重道助學 《常住流芳》表功績
“我吳族自營造祠堂以來祖宗之祀典慶典之書聲不輟矣但祭祀與學資尚俱苦 ……”根據道貢村內的《常住流芳》碑記載,該村歷來有捐資助學的傳統。因祭祀祖先的經費和學堂經費缺乏,而號召族人有田園捐田園,有錢捐錢,最終目的是“異日人文蔚起榮耀宗風”。規定普通人捐銅錢十千,學資生員、文童、文武、進庠、監生、補癝、貢照磨、舉人等各有規定捐錢基數,并規定進士應捐五十千銅錢以上。
道貢村內的石門綻放著古村落所特有的魅力。蘇弼坤 攝
由于宗親的同心合力,培養了五位貢生、四位監生、六位庠生、一個巡政,其中吳和謙、吳龍海父子最優,官至正堂。為了表彰他們的功績,朝廷于光緒七年和十五年各下一道圣旨賞賜吳大權、吳和謙父子。因當時吳和謙的官銜為教諭,光緒遂賜封子弟讀書和祭祀祖先的祠堂為“教諭閣”。
教諭閣原來是二進房子,前一間是學堂,后間是祠堂。學堂前院兩側分別有拴旗桿的石柱子,左邊的尚存。據道貢村老人說,拴旗柱是為考取貢生以上的后學們準備的,誰考取了就給誰立一面旗。“‘教諭閣’象征了培養人才的地方,是整個道貢村吳族的榮耀?!眳怯僬f。
在教諭閣的墻上,張貼著道貢村2019年金榜題名光榮榜,對考取北京郵電大學等名校的學子予以表揚。據悉,道貢村還成立了助學基金會,每年對家庭困難的學子予以捐助,營造了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