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白沙以黨建為引領,堅持綠色發展不動搖
機制創新聚合力 脫貧攻堅見成效
白沙黎族自治縣青松鄉擁處村,村民們舉行“啦奧門”豐收節。“啦奧門”在黎語中是慶豐收、吃新米的意思。白沙的山蘭稻種植面積4600畝,占全省半數。 袁才 攝
編者按
今年2月,省政府宣布五指山市、臨高縣、白沙黎族自治縣等3個國家級貧困縣正式摘帽,意味著我省5個貧困縣全部清零;2019年全省4.5萬人脫貧任務高質量完成;全省農村貧困發生率由2018年的0.79%下降到2019年的0.01%,提前一年基本消除現行標準下的絕對貧困……
一頂頂窮帽子摘掉,一聲聲捷報傳來。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之年,決戰脫貧攻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中之重。即日起,本報推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特刊,全面展示我省脫貧攻堅實踐經驗和5個國家級貧困縣脫貧摘帽的顯著成效,為接下來的脫貧攻堅工作傳遞正能量,吹響沖鋒號,號召全省干部群眾堅決克服松勁懈怠思想,繼續保持背水一戰的攻堅精神狀態,啃下最后的“硬骨頭”,高質量鞏固提升脫貧成效,加快建立返貧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機制,堅決奮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2020年2月29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我省三市縣退出貧困縣序列,此前曾是全省唯一深度貧困縣的白沙黎族自治縣位列其中。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白沙全縣44個貧困村(含14個深度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從此前的10825戶44232人減少至7戶26人,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35.2%降至0.02%,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788元,較之2014年的7902元增長了61.8%。白沙貧困群眾的各項基本保障得到全面落實,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白沙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工作理念取得了顯著成效。
這份沉甸甸的“成績單”,離不開白沙在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道路上的大膽探索與機制創新。今年3月底召開的白沙縣委十三屆五次全會提出,要嚴格執行脫貧攻堅“四不摘”和“三不減、三提高、三加強”要求,高質量實現脫貧摘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打下決定性基礎。
白沙黎族自治縣的一處茶園里,茶農正忙著采茶。 阮琛 攝
黨建引領促脫貧
自啟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白沙縣委、縣政府要求黨員干部身先士卒,以決勝脫貧攻堅為己任,親臨一線推動解決實際問題。按照部署,白沙11個鄉鎮是脫貧攻堅主戰場,各鄉鎮黨政主要領導既要當好指揮員,也要當好戰斗員;既要帶頭沖鋒陷陣,更要敢于啃“硬骨頭”,切實擔負起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主體責任。
白沙始終堅持黨政主要領導雙牽頭、雙負責,其他縣領導帶頭聯系鄉鎮以及深度貧困村的工作機制,精準選派61名駐村第一書記、2996名各級干部建立覆蓋鄉(鎮)、村、組“三級作戰”體系,實現10825戶貧困群眾掛鉤幫扶“不落一戶、不落一人”,做到黨政同責同抓,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面筑牢脫貧攻堅戰斗堡壘。
“一個支部,一座堡壘;一名黨員,一面旗幟。”據悉,自2018年以來,白沙印發《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實施方案》,通過發揮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優勢,使基層黨建工作更好地融入脫貧、引領脫貧、推動脫貧,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撐。
白沙縣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該縣堅持以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為重點,夯實脫貧攻堅基礎。在持續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方面,白沙結合“五星黨支部”考核評比工作和平時隨機抽查結果,按10%倒排出9個軟弱渙散村級黨組織,堅持“一村一策”抓好整頓銷號。
在支持黨員產業示范基地建設方面,白沙鼓勵發揮黨員示范帶動效應,按照“重點扶持貧困村(薄弱村)、鞏固壯大一般村、發展提升富裕村”的思路,印發《白沙縣黨員創業帶富示范基地建設助推脫貧攻堅實施方案》,每年安排專項資金支持黨員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充分發揮黨員示范帶動效應,帶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引領貧困戶增收脫貧。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