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思路解決“資金難”
規劃面積60多平方公里的崖州灣科技城,攤子大,建設內容多,資金需求大。
“征地拆遷,建樓房、建醫院、建學校、建道路,打造科研平臺,購買儀器設備,哪個不需要錢?”籌措資金,成了科技城管理局黨委副書記、常務副局長林海的操心事。
各方面的建設投入是百億元級的,但2019年崖州灣科技城建設初期來自政府的財政支持資金有限,且尚未有稅收返還、土地收益等收入來源,資金不足成了最大困難。因此,科技城盼著財政給予更多支持。
但海南財力有限,這種“等靠要”的觀念和做法不是解決之道。“籌措資金辦法不多,這是我們非常難熬的一年。”林海感慨道。
大家認真反思,問題是否出在自己身上。林海說,“我們剖析,自己沒有正確理解政府財政資金的意義。政府給的財政支持資金,是啟動資金,是讓園區拿來當母雞,去生蛋孵小雞的。”
“生蛋孵小雞”,成為解決問題的鑰匙。轉化思路——以財政資金作為杠桿,開拓社會化融資道路,開始成為大家的共識。
作為一枚硬幣的兩面,大家也開始反思科技城產業項目定位的問題。如果要找到社會化融資道路,必須明白崖州灣科技城的優勢到底在哪里并加以放大。但建設初期,相關項目規劃定位并不清晰。
在深入研究后,聚焦深海、種業兩大產業的崖州灣科技城對相關項目規劃進行了調整優化,使之產業定位更凸顯海南無可替代的“海”“陸”兩項優勢,并提升了專業化程度,順利取得國家發改委的專項資金支持。
在林海看來,項目定位的精準和優勢凸顯,以及國家、省級層面的支持,向社會各方面傳遞了積極信號,提振了對崖州灣科技城的信心。“各界看好我們,就使融資具有了更強的可能性。”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