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出“組合拳” 分類熱情高
12月3日,廚余垃圾清運車、有害垃圾清運車等分類垃圾車在施茶村委會亮相,這些是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清運的“神器”。今年1月起,石山鎮施茶村、建新村率先作為全鎮的示范村開展農村垃圾分類工作。施茶、建新村委會下轄15個自然村,涉及戶數1037戶,村民6013人,配備了1輛廚余垃圾車、1輛有害垃圾車、1輛可回收垃圾車、5輛其他垃圾車,確保分類垃圾專車專運,杜絕垃圾混裝混運現象。
12月3日,在永興鎮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轉運站,廚余垃圾通過資源化、無害化處理成為堆肥。
石山鎮給每戶村民配發了兩個分類垃圾桶,由村民分類投放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環衛工人駕駛兩分類小型電動收集車,上門分類回收,再由8臺分類清運車分類運輸,統一運往轉運站進行專業化處理。
農村生活垃圾實現專車專運的背后,源于施茶村、建新村配齊垃圾分類硬件設施設備的強大支撐。全村共設置1個垃圾分類收集屋,新建15個垃圾分類收集亭,1037戶村民家里全都配有1組40升戶用垃圾桶。施茶村委會美富村的垃圾分類收集屋建得古色古香,有害垃圾、廚余垃圾等垃圾分類標識明顯,方便分類投放垃圾。目前,施茶、建新村委會下轄自然村均配備一名督導員,15名督導員對集中投放點實行定時、定點督導措施,做好宣傳、分類投放引導等工作,有力促進村莊垃圾分類工作有序開展。
12月3日,在秀英區施茶村,垃圾分類督導員查看各類垃圾桶分類投放情況。
石山鎮委委員、副鎮長吳敏介紹,通過安裝垃圾分類宣傳欄,向農戶發放垃圾分類宣傳手冊,宣揚村規民約,將垃圾分類納入“門前三包”協議范疇,簽訂責任狀落實責任主體,開展志愿服務和垃圾分類主題系列宣傳活動等一系列組合拳,全面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引導村民理解、支持和參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現了村民垃圾分類率達到85%,知曉率達到90%以上。
如今,在施茶村和建新村,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關注和踐行垃圾分類,積極動手參與農村環境整治,打造美麗新家園。村民王小麗已經習慣在家里先將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好類存放,等環衛工人上門回收,家里環境衛生干凈整潔。家家戶戶參與垃圾分類的熱情高,垃圾分類在農村成了新風尚。
12月3日,在永興鎮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轉運站,環衛工人對廚余垃圾就地處理設備進行清潔。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