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示范村 人居環境美
與城區垃圾分類工作開展相比,海口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因地制宜,采取分步驟建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管理和就地就近資源化利用體系,做到農村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12月3日,全省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在海口召開,來自全省多個市縣和區鎮的園林環衛主管部門代表在施茶村參觀學習。
市園林環衛局副局長曾健稱,海口通過創建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村居,起到引領示范作用,目前全市已完成創建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村120個,“通過不斷完善示范村建設,總結及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經驗做法,試點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加快推進農村有機垃圾資源化利用,助推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全面開展。”
如今,秀英區在永興鎮垃圾轉運站內配置了廚余垃圾處理設備,日處理能力達1噸,有效解決鎮區餐廚垃圾和廚余垃圾的日產日清;瓊山區將紅旗鎮作為農村垃圾分類的試點鄉鎮,建設農林廢棄物堆肥示范點,通過在管轄1個社區、10個建制村、1個農場設置可回收物積分兌換點,有效減量農林垃圾;美蘭區演豐鎮率先與公益性組織合作,建設了1座垃圾分類環保教育站,在站內進行垃圾分類和相關宣傳教育工作,起到了較好的效果,同時正在實施易腐廢棄物堆肥點項目,建成投產后能實現鎮域廚余垃圾和園林垃圾的資源化利用。
目前,全市按照“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日產日清、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定期收運”的原則,探索推廣農村廚余垃圾就地堆肥或者生產沼氣等減量處置;有害垃圾定期收運至暫存點專項回收集中處理,其他垃圾由環衛一體化企業收運至焚燒發電廠處理,可回收物則進行回收利用。
在垃圾清運方面,海口嚴格按照“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市處理”的垃圾收運處置體系,每個村莊合理配備保潔員和保潔設備,切實做到“日產日清”的要求。據統計,全市19個鎮2個居委會的生活垃圾清掃、保潔、收集、運輸、處置等工作,全部以企業PPP環衛一體化模式管理,全面推向市場化,政府通過日常的檢查監督,強化對農村垃圾的清掃、保潔、收集、運輸、處置,確保農村垃圾日產日清,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村人居環境問題,形成了“鎮有環衛隊伍、村有保潔人員和道路有人掃、垃圾有人收”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體系。
海口在加快建設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加快補齊垃圾分類配套設施建設短板的同時,積極組織黨員、志愿者及其他熱心人士深入基層網格普及生活垃圾分類相關知識、宣傳引導正確分類,并將生活垃圾分類納入校園教育內容,積極開展“小手拉大手”分類知識普及和社會實踐活動,帶動家庭成員依法履行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和分類投放義務。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