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變
從一視同仁變分層、彈性和個性化,作業量少而精
“雙減”以來,海南各中小學加強作業管理,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確保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小學其他年級學生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60分鐘,初中生平均不超過90分鐘。
按照學校要求,鄧莎把作業設計成基礎題、提高題、實踐題等幾個層次。其中,基礎題為課標要求掌握的聽說讀寫,每個學生都要完成并達標;提高題大多是思維導圖的繪制和填空,學有余力的學生可自主歸納課程內容,以加深印象和理解;實踐題主要是根據課程內容制作調查表、時間表等,有興趣的學生可將其付諸實踐。
“比如,這節課剛學完中西方校園生活差異,實踐題的內容是讓學生制表安排自己的校園時間,并以信件形式把安排告訴大家。”鄧莎發現,這種分層、彈性和個性化的作業,讓原本藏在作業本后面的學生變得鮮活起來——有的孩子在思維導圖中畫動漫人物,有的孩子在調查問卷上寫實踐體會……越來越多孩子從只做基礎題到挑戰提高題,再到追著老師要更有趣的實踐作業。
學生追著要,老師給不給?鄧莎說,那可不一定。“雙減”政策明確要嚴控作業的總量和時長,學校一是以科組為單位,每周討論制定當前教學模塊的分層作業;二是以年級為單位,統籌整合各學科作業安排,確保分層合理、總量不超。
三亞市第九小學同樣以年級為單位,多次開展集體備課和線上備課,為學生打造了內容豐富、層次分明的“作業超市”,讓學生自主選擇作業的形式、難度和數量,在控制作業總量和時長的同時確保學生“吃飽、吃好”。
為了幫助老師們順利過渡,省教育廳還組織省教培院專業人員,制定了義務教育階段語文等12個學科的作業設計與案例指引文件,對作業設計與布置、批改與反饋等作出明確要求和示范。鄧莎認為,文件中的案例具體鮮活、可復制性強,對各中小學尤其是薄弱地區學校老師可謂雪中送炭。
作為班主任,鄧莎每天放學前都會查看班級黑板的作業公示欄,確保學生各科書面作業的總時長控制在60分鐘以內,發現哪個學科作業量大了,還得和科任老師協商酌情刪減。有的老師在布置作業前,還會自己先做一遍,確保作業量少而精。
“學校不僅會定期檢查作業布置情況,還會隨機向學生了解作業完成情況,無形中也給了我們更多壓力和鞭策。”從教13年來,鄧莎直言這次減負是“動了真格”。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