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是一座具有光榮革命歷史的英雄城市,是瓊崖革命斗爭的策源地。
從中共瓊崖一大在竹林里勝利召開,到中共瓊崖第一個縣委——中共瓊山縣委組建,瓊崖革命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星星之火從這里燎原;從農民武裝力量迅速發展,到瓊崖工農紅軍云龍改編;從抗日獨立隊在瓊山潭口渡阻敵揭開瓊崖抗戰的序幕,到海南島全面解放,鮮紅的黨旗始終高高飄揚……
如今,紅色血脈在椰城賡續傳承,始終激勵著全市人民在新時代征途上奮勇前行。為全面梳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海口的革命歷史,挖掘整理和保護利用紅色資源,弘揚瓊崖革命精神,今年9月,海口在全市范圍內開展紅色資源普查工作。
10月7日,海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的師生在大道湖村紅色廣場測繪紅色遺址本體具體數據。
“紅色家底”不能遺忘 調查團隊遍訪紅色點位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各族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過程中,留下了許多珍貴的革命遺址。早在2006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就提出要在全國“開展對革命遺址的普查”,并要求各級黨史研究部門“參與對紅色旅游工作和革命紀念場館的指導”。
市紅色資源普查工作辦公室主任、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林少禎近日告訴記者,為守好用活中共瓊崖一大會址、馮白駒故居等紅色資源,更好地保護和宣傳利用這些革命遺址,我市決定開展紅色資源普查工作。
調查、成果轉化等工作紛繁復雜,多領域協作開展,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市紅色資源普查工作辦公室副主任、市委黨史研究室四級調研員林書忠介紹,調查小組由各級黨政干部、高校師生組建而成,“我們充分利用多方資源,深入中國共產黨在海口活動的機構舊址、烈士陵園等地開展調查。”林書忠說。
10月7日,調查小組工作人員在瓊崖縱隊獨立團無名烈士合葬墓開展紅色資源普查,并現場測繪遺址本體具體數據。
調查小組成員、海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院長鄒飛介紹,該學院組織師生配合相關部門深入各點位走訪、記錄,“調查小組計劃走訪260多處點位,目前已經走訪點位約200處,實地調查工作已完成過半。”
“每到一處點位,我們都會準確記錄坐標數據,并上傳至數據庫。”海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熊展釗介紹,調查小組以影像拍攝、經緯度記錄、文字描述等,對點位的建筑本體、周邊設施等進行全方位記錄,“通過實地走訪調查,挖掘、梳理紅色資源集群,后期將根據保存現狀,制作紅色地圖,出版相關書籍等。”
“通過一次次實地走訪調查,我們從中學習了大量歷史知識,對瓊崖革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海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學生范永瀚告訴記者,作為自己專業學習中的研究課題之一,他跟隨團隊走訪了海口四個區的多處紅色點位,“每次踏上一片紅色土地,先輩們浴血奮戰的畫面仿佛浮現眼前,希望通過我們的普查工作,讓更多人了解那一段段崢嶸歲月。”
林少禎介紹,紅色資源普查工作開展以來,市委黨史研究室收到了各界提供的不少線索和資料。“這對我們全面了解掌握海口新民主主義革命歷史,挖掘整理和保護利用紅色資源,持續弘揚瓊崖革命精神具有重要意義。”他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