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生態 豐富研學“課堂”
海口的公園里不僅有美景,還有豐富的生態群,讓市民感受鳥語花香、綠樹如茵之余,還能在家門口探秘大自然。
日前,由瓊山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區志愿服務聯合會主辦的濕地主題非遺剪紙活動在海口美舍河鳳翔濕地公園舉行,20多組親子家庭走進濕地觀賞美景、認識濕地動植物,并剪出美人蕉、魚、鳥等作品。“活動很有趣,也很有意義。”家長陳女士說,活動讓孩子近距離接觸大自然,感受自然之美,繼而熱愛自然、保護自然。
海口白沙門公園日益成為廣大青少年的科普研學“課堂”。圖為今年秋季開學前,近百組親子家庭走進位于公園內的環保教育站參加公益活動。
在海口,越來越多的青少年走進公園,將其當作“第二學堂”,學習濕地知識。在海口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打撈水葫蘆、為“中國最美小鳥”栗喉蜂虎清理巢穴、觀鳥等公益活動已經走向常態化;依托海口潭豐洋省級濕地公園優質的濕地資源,在潭豐洋火山濕地農莊開展濕地科普研學、露營、采摘等活動,僅今年上半年已累計接待游客超5萬人次;在海口火山口公園,火山地質遺跡與熱帶植物交織成綠意盎然的生態場景,成為廣大青少年的科普研學“課堂”,每年接待參加研學活動的學生人數達到10萬人次。
“公園是公眾學習自然知識的課堂。”海南松鼠學堂自然教育工作室負責人劉艷認為,讓孩子走進濕地,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從而激發他們愛護環境、保護地球的意識。
截至目前,海口在各大濕地公園附近已創建12所濕地學校,通過課堂與社會實踐活動等形式,將濕地保護文化融入校園生活。充分利用濕地日、植樹節、觀鳥節等節日和節點,引導各學校走進身邊的公園開展特色活動和“開學第一課”,加強濕地自然文化宣傳,讓公園成為孩子們科普研學的“第二課堂”。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