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hkwb.net/content/2010-09/02/5289dc07c713c87aad205dbcd4e87ef1.jpg)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0-09/02/781a69e7d8c31539930769caddb63348.jpg)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0-09/02/cc494bb5177441ee2c03ccbe93ffb274.jpg)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0-09/02/6aba570f0e37e16b7345dd92231d3999.jpg)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0-09/02/de8cca874aa66dc6854820f365618b49.jpg)
黎族婦女用她們的巧手,奇妙地在黎錦上織繡出了各式各樣的花紋和圖案。這些圖案中,有的是從她們的母親那里傳承過來的;有的是自己觀察生活,創造性地提煉出來的。但是,這些個性化的圖案往往存世不久,因為隨著她們的離世,生前穿過的衣物便成了她們的陪葬品,被燒掉,或埋在地里,慢慢爛掉。這就使得傳世的黎錦圖案并不多,有人做過統計,目前反映在織物上的圖案已不足200種。
黎錦圖紋最常見的是人形紋、動物紋和植物紋,也有少量的生產工具紋、勞動場面紋、幾何紋、文字紋。
記者多年在中部山區駐站,在接觸黎錦過程中,發現這些圖案主要彰顯了兩大特點:一是取法自然,一是敬畏上蒼。
黎族婦女善于洞察大自然中的事物,并能將眼里所見的轉化為手上所織的。天上的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地上的山川、流水、花草、樹木,水里的青蛙和烏龜,飛翔的布谷鳥和老鷹,奔跑的水鹿、豬狗,家里的鍋碗瓢盆,等等,都是她們表現在黎錦上的對象,因此,有人說:這樣的圖案充滿了泥土的芬芳。
在黎族各方言支系的黎錦圖案中,包括一些年老婦女的文身圖案里,基本上都有人形紋,最具有視覺沖擊力的要數潤方言的一個。該圖案的人形十分高大和魁梧,尤其是雙臂和雙腿非常健碩,在其胸前和下方各有一個較小的人形紋。有人將這一人形紋稱為“大力神紋”或“祖先紋”,倒也真切地反映出了黎族人也有類似于漢族的“敬天法祖”的思想傾向,在他們心靈深處,應該是敬畏上蒼,敬畏造物主的。
據《中國黎族》一書介紹,黎族織錦圖案除了某些共通之處外,各地區的服飾圖案紋樣都有很大的差異性,有著各自的藝術特點,從而形成了黎錦作品豐富多彩的風貌。
如人口最多的哈方言支系,其織錦圖案以人形紋、動物紋為主,植物紋、生產工具紋,以及自然界的各種紋樣為輔,特點是造型生動,構圖飽滿,色彩濃烈,內容豐富,比如“婚禮圖”和“農耕圖”等。
清初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寫道:“崖州紡織綿線如布帛狀,繡人物花鳥其上,有十金一具者?!惫颠€擅長織造白色素布和花帶,需要成衣時再將二者合而為一。
杞方言圖案則主要以平視體的組織形式表現,特點是夸張變形,構圖大膽,色彩多樣,圖案復雜,在花紋圖案上多描繪人的神態,像舞蹈、生產和生活的場面等。
潤方言的圖案主要以人形紋、鴿子紋、龍紋為主,不僅追求形的酷似,而且色調和諧,對比鮮明,線條清晰,人們在欣賞時會產生美的聯想。龍紋圖案在潤方言黎錦上用得較多。
美孚方言支系的黎錦圖案,除了人形紋,還有鹿紋、蜜蜂紋、鳥紋和漢字紋,且以波浪紋、曲線紋為最多。這些圖案主要集中在筒裙上,整條筒裙除裙花外,全部都是絞纈染而成,使得圖案因浸染而相互滲透,形成深淺不一,并帶有無等級的色彩,斑斕奪目。
賽方言圖案多為織繡的人形紋和青蛙紋,主要織在裙帶和裙尾部位,并嵌入云母片、河蚌殼和羽毛;有些村落的婦女,則喜歡在整條筒裙上都織上米粒紋、藤子紋和波浪紋等。但青蛙紋是最為常見的,因為青蛙寄托著母愛、奉獻、低調,以及養育后代,生生不息等美好愿望。
(編輯:謝軍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