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wǎng)首頁 >瓊臺人文 > 古村老街
    聯(lián)桂坊:海口浦唯一進士王克義故里
    來源: 海南特區(qū)報 作者:廖自如 時間:2010-11-27 14:37:58 星期六

      古城海口,興起于南宋,繁榮于明、清,是古瓊州重要的商城。

      滄海桑田,歲月變遷。千百年過去了,昔日的海口商埠演變成了繁華的現(xiàn)代都市。

      在海口市區(qū)喧鬧的街道旁,還隱藏著許多歷史的遺跡,歷經(jīng)千百年的歲月風雨,沉寂在都市街坊間的人文勝跡記載著海口古城發(fā)展的歷史和變化的脈絡。

      在海口市區(qū)博愛南路以東,文明中路以南,有一個名叫聯(lián)桂坊的社區(qū),這里是古代海口浦唯一進士王克義的故里。

      在聯(lián)桂坊狹窄的巷道中,至今依然留存著眾多古老的文物。

      這些遺存在古坊中的古屋、古井、古廟和古碑,彌足珍貴,是古城海口悠久歷史的見證者。

      如今,海口市已被列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我們在古老的海口城區(qū)尋覓被歷史的風塵遮蓋著的歷史文物,去發(fā)現(xiàn)古城厚重的文化積淀和追溯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都市里人文勝跡豐富的古街坊

      在海口老城區(qū)最繁華的商業(yè)街博愛南路東側(cè)、海口文明中路南面,有個人口密集、歷史悠久的古老街坊,名叫“聯(lián)桂坊”。這個充滿人文色彩的坊名,有著特別的來歷和鮮為人知的故事。

      海口,唐虞三代為揚越之南徼,漢代屬珠崖郡,三國屬吳國的珠崖郡,隋大業(yè)三年(607)屬武德縣,大業(yè)六年(610)改武德縣為舍城縣,海口屬舍城縣管轄。唐貞觀元年(627)棄舍城縣置瓊山縣,海口屬瓊山縣。

      唐代,海南與內(nèi)地的聯(lián)系日益加強,海南島的主要交通口岸就是白沙津。

      海口最早開發(fā)利用于南宋。南宋時期,瓊山北緣濱海的南渡江出海口左岸一片灘地稱為海口浦。

      據(jù)史料記載: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瓊州白沙津,番舶所聚之地,其港自海岸屈曲不通大舟,而大舟泊海岸又多風濤之虞。王帥光祖直欲開一港,以便商旅,未就。忽臺風作,自沖一港,尤經(jīng)于所開,辟為港口,逐取名神應港。從此,這里成為古瓊州要津和全島海航中樞。元代,置“南蕃兵營”,為水軍重要駐地。

      明代隨著海南經(jīng)濟發(fā)展,海口港繁榮,史稱“帆檣之聚,森如竹立”。明洪武十七年(1384)設海口所于海口浦。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為防倭寇擄掠,海口筑城,稱海口所城。

      所城建成后,城中最初只有東西所路和南北所路。

      從海口所城出南門,沿南門外,過雙塘尾,跨南門橋(又稱迎恩橋,也叫迎龍橋、復龍橋),是海口所城通往府城的必經(jīng)之路。

      聯(lián)桂坊沿南門外街東側(cè)而建,該坊的東南面有一片水田,因此,聯(lián)桂坊又稱田邊村。

      民國十三年,海口為了獨立設市,拆掉了明初興建的所城,劃路擴街。海口古城的原貌和古老的建筑遭到很大破壞,明代古城墻被拆除。

      因聯(lián)桂坊位于所城城墻外,其歷史原貌保存完好,沒有遭到破壞。數(shù)百年過去了,如今這個古老的街坊還散落遺留著許多古代的建筑物,從中依然可以觸摸古城根下這座古老街坊跳動的歷史脈搏。

      聯(lián)桂坊屬海口美蘭區(qū)管轄,現(xiàn)分為兩個社區(qū),分別取名為聯(lián)桂一、聯(lián)桂二。在海口市區(qū)中,聯(lián)桂坊是保存歷史原貌較好的社區(qū)。

      在聯(lián)桂坊內(nèi),至今還可看到許多明、清時期的古民宅,以及古井、古碑和廟宇。

      在幽深的坊巷中行走,歷史的遺跡隨處可見,充滿著厚重的歷史滄桑感。


      海口浦唯一的進士故居

      在明代,海口浦出了一名進士,名叫王克義,他是古代中國封建朝廷設立科舉制度以來,海口浦唯一的一名進士。

      自南宋以來,尤其是明代,是古代海南文化教育的鼎盛時期。瓊山在當時不但是全瓊的文化教育之鄉(xiāng),而且是人才輩出之地。

      從宋至清代,海南中舉人772人,瓊山占359人,登進士110人,瓊山占64人。

      明清時期,瓊山登進士達56人,是全國在當時登進士最多的縣之一。留下了“一里出三賢”、“五里三進士”的佳話流芳千秋。

      明代永樂四年(1406),海口浦聯(lián)桂坊的王克義登丙戊科、林環(huán)榜二甲31名進士,任職都官、推官,是海口浦唯一的一名進士,成為街坊的榮耀。

      王克義曾任南京工部主事,為五品官。他的故居位于現(xiàn)在的海口市區(qū)博愛居委會聯(lián)桂二115號。

      600多年過去了,王克義的故居歷經(jīng)風吹雨打,已是梁瓦傾塌,還殘存著斷墻朽梁。破損的門楣橫梁上長滿了綠色的藤蔓,有種荒涼的況味。

      在其故居大門內(nèi)東側(cè)墻根下,幸存著一塊古碑,立于明永樂十七年十二月十一日,這塊“奉憲給照”古牌距今已有588年歷史。

      “奉憲給照”碑文上記載著明代進士王克義置地重修天妃廟的往事。該碑由當時的瓊山縣正堂頒刻。

      記者將這塊珍貴的碑文記錄如下:“特授瓊山縣正堂加十級記錄十次:為廣建廟宇,以地換地,給照為據(jù),以昭永遠事,為推海口所城在郡北十里,洪武二十七年都指揮花茂奏請防倭,二十八年吳杰鳩工創(chuàng)造而天妃廟建于城北,彼時,其廟狹小,永樂十六年將揮中銘增廣,其城東北臨海增筑砌石,并合商民譚海清等承建天妃廟宇,具呈請州府憲主與進士鄉(xiāng)賢王克義置地廣建廟宇移自地。自宋來瓊始祖居正公所遺舊址,房支眾多,非一人能主意,不允府憲合商民權(quán)將官地海口南正中央坡分開東西兩翼。許正菖蒲地、荔枝坡地合三地與王克義兌換,處海口之地,乙應義官米九斗三升,正具文申詳通稟上憲批準給照等由茲奉批,前來遵例發(fā)給,自后王家依照管地,恐年久無憑,執(zhí)照為據(jù)。永樂十七年十二月十一日給發(fā)。”

      這塊石碑的碑文記載著海口天妃廟遷建的歷史年代和具體位置,是研究海口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海口天妃廟不可多得的重要史料和珍貴實物。

      從碑文的記載上再次證實,天妃廟最早建于白沙津,明代移遷到海口所城北門外,現(xiàn)海口市中山路南側(cè)海口華僑商店后。

      據(jù)史料記載:海南最早的天妃廟,建造在元代的白沙津,明代遷至海口所城北門旁,歷代香火鼎盛,歷數(shù)百年而未衰。

      從立于王克義故居里的碑文上比較準確地判斷出海口天妃廟擴建于明永樂十六年(1418)。當時,商人譚海清等人捐資建后寢室三間,筑觀音山及塑諸神佛像于廟后。

      海口天妃廟在清雍正七年(1729),募捐建大門三間,乾隆十一年(1746),又再募捐建廟前鋪屋十間,歲收租銀,以供香火。

      如今的海口天妃廟僅存堂屋二棟相連,東廂一棟二眼。這座古老的廟宇被擠占已顯破損,但建筑材料上乘,工藝精湛,原貌保存較好,對研究海口市的民族源流、地理變遷和宗教信仰有著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

      這座保存至今的海口城區(qū)最古老的廟宇所在地,為海口浦進士王克義的祖居地,是海南王氏遷瓊始祖王居正的所居舊址,王克義熱心公益,欣然將自家的祖居遺址換地重建天妃廟并由官府立碑為照。令信眾為之感激,流芳千古。

      聯(lián)桂坊據(jù)坊間傳說,取名起源于古代,當?shù)赝瑫r有兩名進士及第。

      皇帝早朝時問起這兩名進士的姓名和家鄉(xiāng),得知兩進士同出于瓊州府瓊山縣海口浦田邊村,皇帝大喜曰:“南荒之地,偏僻鄉(xiāng)村,出此雙才,科甲蟬聯(lián),甚為國之大幸,從今以后,爾等家鄉(xiāng)田邊村,聯(lián)賜名聯(lián)桂坊爾。”這一傳說,現(xiàn)無法考證,在海南古代文獻中,記錄王克義的史料很稀少,而且十分簡略。

      記者查閱史料:海口所城內(nèi)古代共立有五個牌坊,其中王克義的牌坊占有兩個。

      這五個牌坊名分別為“濟美坊”,為舉人崔繼芳立;聯(lián)桂坊,由瓊州知府王伯貞為王克義立;進士坊,由瓊山知縣周宣為王克義立;貞節(jié)坊,為王勇妻韓氏立;烈女坊,為陶舜卿女立。這5個石牌坊解放后都遭毀損,已蕩然無存。

      王克義故后,葬于海南第一風水寶地陶公山。其后裔遍布瓊島大地,談起祖上的進士身份,王克義的后人還充滿著榮光和驕傲。


      聯(lián)桂坊眾多文物亟待保護

      海口所城遺存的歷史古跡已經(jīng)不多了,但聯(lián)桂坊內(nèi)卻幸存著眾多的人文古跡,亟待保護。

      在聯(lián)桂坊內(nèi),還幸存著四口古井,有些古井旁,還保存著配套的文物,實屬罕見。

      在聯(lián)桂坊狹窄幽深的巷道中行走,有種時空交錯的幻覺。

      這里是現(xiàn)代與古老的交會處,現(xiàn)代文明與古代文化在這里和諧地依存著、碰撞著、融合著、令人感慨。

      聯(lián)桂坊更像是個都市里的村莊,有一種恬淡、一種閑適、一種祥和。盡管旁邊是喧鬧而繁華的街市,但里面卻顯得十分的靜謐,與外面的嘈雜迥異。

      在聯(lián)桂坊內(nèi)行走,不時出現(xiàn)明清時期的古老民宅,低矮的古屋墻體斑駁,瓦上長著雜草,里面住著上了年紀的老人。在都市中,看到這樣的畫面,讓人誤以為穿越的隧道,回到了古時的坊間,有幾分玄妙和神秘的感覺。

      在聯(lián)桂坊二149號門前,有口古老的水井,井水清澈。水井旁立著塊石碑,上面刻著“神龍”兩個大字。這口神龍井不知鑿于何年,街坊的老人說很早很早以前就有了,起碼有好幾百年的歷史。記者注意到:井旁有一尊石雕人像,從人像的造型和古樸的外形上判斷,很像明代的雕刻。坊間老人告訴記者,這尊石雕像是“井公”的神像,是護佑這口古井的井神。

      像這樣年代悠久的古井,在聯(lián)桂坊共有四口,每口古井的井沿形狀各異,各具特色,這些古井曾是古坊居民祖祖輩輩的生命之源。如今,這些古井還完整地保留著,成為一面面歷史的鏡子,映照著聯(lián)桂坊的前世今生。

      在聯(lián)桂坊的中間,有座規(guī)模恢宏的廟宇,名叫“北帝廟”,該廟宇年代久遠,香火悠長。

      位于北帝廟拜亭東側(cè)墻根下,一塊刻于清光緒十五年的“奉縣示禁”碑橫臥在地上。為當時的瓊山縣正堂頒布設立。上面刻錄著當時田邊村的村規(guī)民約和官府的禁令。

      記者從碑文上見到這樣的文字:“嚴禁該村與東南城角毗連地方,不準宰牛,并不準埋棄嬰尸骸以及持胎拋棄有傷天理;嚴禁外方抬棺具,不準由村中經(jīng)過,違者立即拿送鳴官究治……”從這塊禁碑中,可以了解到當時該地的民俗風情。

      據(jù)管理北帝廟的一位老先生介紹:解放初期,北帝廟內(nèi)還懸掛存放著“科甲聯(lián)桂”和“進士”木匾。解放后,破“四舊”期間,這些古老的木匾被毀損。

      在聯(lián)桂坊的院落中,處處可見各種花木,盛開著五彩繽紛的鮮花,把幽靜的古坊點綴著靜美芬芳。

      走出曲徑通幽的古街坊,是車水馬龍的博愛南路,一股市井的喧鬧撲面而來,把我們從夢境般的古坊中拉回現(xiàn)實中。

      隨著城市現(xiàn)代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古老的建筑和歷史遺跡已經(jīng)越來越稀少了。

      聯(lián)桂坊,都市中一塊保存歷史原貌較好的凈土,一部幸存著的歷史文物書。她是海口古城的一個奇跡,值得好好地珍存和保護。

    (編輯:謝軍輝)

    網(wǎng)友回帖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未經(jīng)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zhuǎn)載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主站蜘蛛池模板: 18禁高潮出水呻吟娇喘蜜芽|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图片| av在线手机播放| 日产精品卡2卡三卡乱码网址 | 我要看WWW免费看插插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男爵夫人的调教| 国产国语**毛片高清视频| 99r在线播放| 好吊妞视频haodiaoniucom| 久久精品免费全国观看国产| 欧美人与动人物姣配xxxx| 免费日本三级电影| 美女脱了内裤打开腿让你桶爽|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直播| hqsexmovie| 性猛交╳xxx乱大交|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欧美三级香港三级日本三级| 免费a级毛片无码|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 国产强被迫伦姧在线观看无码| 91色视频在线| 多人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丰满岳乱妇在线观看视频国产|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区免费视频| 一级黄色片免费观看| 日日噜噜噜夜夜爽爽狠狠| 亚洲乱码在线视频|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不卡 | 国产91精品一区二区麻豆亚洲| 香港三级韩国三级人妇三| 国产精品熟女一区二区|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亚洲| 成年女人喷潮毛片免费播放| 久别的草原电视剧免费观看| 最近韩国电影高清免费观看中文| 亚洲精品伊人久久久久| 热久久精品免费视频| 又色又污又爽又黄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