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藍情結演繹曠世杰作
在中國陶瓷史上,唐代以前,青瓷占主導地位,宋瓷以清新淡雅、自然質樸的視覺語言占有重要地位,并進一步影響了明式家具的審美取向。而元青花,則是一個承前啟后的歷史轉折。它采用從西亞波斯(伊朗)進口的鈷料(蘇麻離青)作為著色青料,采用中國傳統的繪畫技法繪制藍色圖案,然后施透明釉,以1300℃左右高溫一次燒成。在晶瑩透亮的釉面下,一泓碧水似的菁藍,悄無聲息地漫過潔白的瓷胎。清新脫俗,獨秀芳菲。
在藍天白云下縱馬奔騰,是蒙古人的豪情牧歌。其實,藍白兩色還是蒙古族的圖騰符號。1206年,成吉思汗鐵木真成為蒙古人的大汗,薩滿宣布他為“白骨者”。蒙古人把藍色視為天父之色,天是藍色的,成吉思汗理所當然的就是“藍色的蒙古人”。而下層人則被稱為“哈剌抽”,也稱“黔首人”、“賤人”,奴隸稱“孛斡勒”。白藍,代表著天父與天子和生有白骨頭的天之驕子以及藍色的蒙古人。大元蒙古人的社會成員分屬六個森嚴的等級,藍地、白紋模印貼花器物,為大元皇帝獨享之至尊,而“黃金家族”稱王而不能稱汗的男性成員,只能使用白地、藍花的器物。元青花是蒙古族統治者白藍信仰的必然產物,是蒙古統治者的皇權象征。
一個把顏色視為信仰的民族,必然會把這種天賜之色演繹成鮮明的文化符號。白地藍花的元青花,把游牧民族和中原文化融為一體,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信仰的人接受并喜愛,足以說明藝術的魅力所在。
浮梁瓷局成就尊貴品質
至元八年(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建國號大元。為滿足宮廷需要,至元十五年(1278年)在江西景德鎮設“浮梁瓷局”。《元史·百官志》記載:“秩正九品,至元五十五年立,掌燒造磁器,并漆造寫馬尾棕、籘笠帽等事。大使、副使各一員?!薄案×捍删帧睂B殶旃俑么?,還承擔軍隊所用器物的生產。
元青花在制瓷工藝上的進步,還體現在瓷胎原料的應用,由過去的單一瓷石,改為瓷石加高嶺土的“二元配方”。高嶺土富含的氧化鋁,在提高瓷器燒制溫度而又不致于變形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燒造大件器物穩定器形創造了條件。
元青花在景德鎮燒制成熟后,青花瓷在國內占據主流地位,并通過海上絲綢之路,源源不斷的運往海外。據《元史·食貨者》記載:“元自世祖定江南,凡臨海諸郡與蕃國往還易舶貨者,其貨以十取一,粗者十五分取一,以市舶官主之。”自浮梁局開設到至正年間,元青花精益求精,燦若披錦,景德鎮也因此成為中國的瓷都。
元青花的地位和價值成因
2005年7月,倫敦佳士得拍賣的一件中國元青花大罐“鬼谷下山”,創出了中國陶瓷在世界拍賣史上的最高價。從此,“元青花”三個字如雷貫耳,成交價屢創新高,一騎絕塵領跑中國瓷器成交神話。元青花被藏家追捧,在藝術品市場獨占鰲頭,不外乎四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國內外公認元青花存世量僅300件,物以稀為貴。二是青花瓷肇始于元,血統純正。三是青料蘇麻離青源于波斯,料礦已滅絕,蘇麻離青不可復制。四是元青花不僅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的底蘊,繪畫風格和題材符合中國人的審美訴求,而且融合了少數民族的文化符號,吸納了外來文化的菁華,體現了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和合歸一的價值觀。
(編輯:謝軍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