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hkwb.net/content/2011-10/17/74a79e02576be2e35ed680de8ae8561f.jpg)
周繼材的墓碑 (實習生 梁毅攝)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1-10/17/4487fc92394b10066a1622.jpg)
站在在山腳下仰望,隱約間可以看到有一個墳墓 (實習生 梁毅攝)
海口網10月17日消息??10月17日,海口經濟學院高永南老師反映稱,海口瓊山府城鎮珠良村吳典的恩師周繼材墳墓正遭破壞,他希望此墳墓能夠被有關部門列入文物保護名錄。
當天上午,記者及海口經濟學院高永南老師等一行人,來到了海口珠良村東邊約兩公里寶蔭村的雞籠山。雞籠山高出地面四五米,其林木茂盛,在山腳下仰望,隱約間可以看到有一個墳墓,它便是清代著名學者、清代海南人入翰林的第一人吳典的恩師周繼材墳墓。
記者在現場看到,墳墓坐落山包正中,坐西向東,一塊高約140cm、寬約57cm、厚約9cm的墓碑字刻清晰,墓前火山石雕鑿的一組五件祭器至今保存完整。墳墓右側兩三米為懸崖,峭壁下是幾畝大小的深水塘。
59歲的高永南老師對記者介紹,他一生酷愛尋訪古跡。九月份他來到海口珠良村,探訪該村的名儒塾師周繼材的古跡,通過周公后裔提供的族譜以及拜訪當地老人了解到,雞籠山是當年吳典為他的恩師周繼材買下的風水寶地,長十丈,寬十丈,至今周繼材的墳墓位于此地。可近年來,寶蔭村出售土地,順帶著也把雞籠山賣給了開發商,導致它周邊屢遭破壞,“懸崖和深水塘,聽村民說都是被開發商采石所造成的”。
“周繼材的墓碑已有200多年,是一個極有歷史藝術價值的文物古跡。”高永南告訴記者,根據珠良村周氏族譜記載的周繼材資料如下:高祖考諱文材,學名繼材,字子建,行十五。公生雍正元年癸卯(1723)五月十七日未時,終乾隆五十二年丁未(1787)夏月,葬道寶蔭村龍雞嶺,有碑。門人吳典請師(風水師)擇地,買掃祭田六斗,并花銀一百兩守孝滿七七四十九日。祲像遺照一幅,白緞祭文一疋,今存像一幅。村民稱,如果周繼材的墳墓沒有被列入文物保護名錄,不及時得到保護,那么它很快將會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
針對此事,海口文物局的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周繼材的墓碑還沒有列入文物保護名單。如果當地村民認為它具有重大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如古墓葬),有被可能列入文物保護單位,那么村民們收集相關的材料,通過村委會或政府向文物局提出申請,到時文物局會派人實地考察。
(編輯:謝軍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