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耀如被認為是到達南極的第一位中國人,這是文學創作的內容成為“史實”的又一典型例子。縱使宋耀如看過企鵝,后來為了逗樂也確實向其子女們描述過企鵝憨態可掬的形象,但也難以證明他到過南極,因為不只是南極才有企鵝,阿根廷和智利南部的島嶼也有企鵝。??
因為有“層累地造成的中國古史”觀這把鑰匙,所以我們可以說,如果不是于醒民等著《宋氏家族第一人》(1986年)的“創作”,是不會有宋耀如是不是第一位到達南極的中國人設問的;但是,如果這是實情,那么我們又要感謝這個“創作”及之后很多人的“層累”,因為我們樂見一個海南人創造了一項“中國之最”。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1-11/02/4487fc96633e101b355d02.jpg)
2011年10月18日,為期近2個月的冰雪嘉年華南極企鵝展在海口開展,6只南極企鵝首次亮相號稱“東方夏威夷”的海南島。
問題是:宋耀如是不是第一位到達南極的中國人?
伊斯雷爾·愛潑斯坦最受宋慶齡信任,并受她委托寫出傳記《宋慶齡———二十世紀的偉大女性》(1992年)。在此書中,愛潑斯坦猶豫不決地說:“宋慶齡的父親宋耀如———當時還是個少年———從爪哇到波士頓是乘汽船還是乘帆船,現在弄不清楚,但他的航程經過了波濤洶涌的合恩角(智利南端),并且他乘的船看來遠遠偏離了航線,因為據說他在幾十年之后曾經學著他在一處叫不出名字的海岸上看到過的企鵝走路的滑稽樣子,逗孩子們樂。也許他是第一個見到過南極洲的中國人。從亞熱帶的海南老家到這里可真是一段遙遠的距離。”
因為作者知道宋耀如是1878年從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去美國波士頓,所以還能指出宋耀如是“從爪哇到波士頓”,而不是1875年從文昌到波士頓。又因為“據說”宋耀如在幾十年之后曾經學著他在一處叫不出名字的海岸上看到過的企鵝走路的滑稽樣子,所以只能含糊地說“也許”宋耀如是第一個見到過南極洲的中國人。這是出于無真實史料佐證的無奈說法。
那么,這個“據說”又是來自哪里呢?這應是出自于醒民等著《宋氏家族第一人》(1986年)之中。而我們已經知道,這是一本讓嚴肅治學者頗感頭痛的書,直訴書中的內容毫無學術參考價值。
《宋氏家族第一人》(1986年)中以文學性的筆調,描述1875年宋耀如從文昌“逃跑”去美國的情景:“當時,從太平洋到美國東部和加勒比海群島,必須由秘魯、智利海域向南航行,經過拉丁美洲南端的麥哲倫海峽或合恩角進入南大西洋,再沿阿根廷海岸北上直至北大西洋。這比鑿通巴拿馬運河以后的航線要長差不多一倍的路程。在太平洋的盡頭,進入麥哲倫海峽前,他們的船遇難了。”“一塊從極地漂來的浮冰撞壞了船舵,撞穿了船身。海水汩汩地涌入船艙,越積越多。船上的人就象掉進海里一樣,被海水包圍了。‘上帝保佑!’后來當宋耀如回憶起這次險遇時說,‘船總算沒有馬上沉沒。大家拼命地把船艙里的水舀出去,用臉盆、碗、杯子,甚至帽子、鞋子。’”
作者接著寫道:“失去控制的船隨風向南極方向漂去”,“船在漂流中擱淺在南極圈內的一座無名小島上。這倒意外地為修補破船提供了條件。擱淺本來是避之不及的壞事,現在卻成了求之不得的好事。”“后來,宋耀如曾多次向子女談起這次不平常的經歷,有聲有色地描繪他所親見的南極珍聞:憨態可掬的企鵝、長胡子的海豹,叫聲悅耳的大鳥……。他模仿肥碩的企鵝蹣跚而行的姿態,令后輩們捧腹不已。”
這就是“創作”出來的宋耀如與南極的故事。至于那些“生動”描述是根據什么,文中毫無交代;所以才有伊斯雷爾·愛潑斯坦的猶豫不定:“也許他是第一個見到過南極洲的中國人”。
(編輯:陳思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