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藝術與收藏
    華光礁一號沉船 再現八百年前中華航海之光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宋國強 時間:2011-11-24 10:00:14 星期四

    大海的方向———華光礁 號沉船特展展出的沉船船板

     “華光礁Ⅰ號沉船特展”展出的出水古陶瓷器皿。

      800年前,一艘滿載貨物的宋代商船,在航行到西沙華光礁時,不幸觸礁沉沒。數百年來,它被浪擊水沖、為石撞沙掩,直至二十一世紀,方被考古學家發掘出水。它為我們再現了中華古代航海之光,可明中國歷朝歷代對南海之經略,可證海南島及其南海諸島先民對南海開發之貢獻,可溯中西方文化交流之源遠流長,可承中華傳統之航海文化!洗去厚積的泥濘,黏結破碎的裂痕,沉睡不驚的海底秘密終于在海南省博物館展出的《大海的方向·華光礁Ⅰ號沉船特展》上重見天日。

      800年前,一艘滿載貨物的南宋商船,航行至“千里石塘、萬里長沙”的西沙群島華光礁處,不幸沉沒,數百年來,它被浪擊水沖,為石撞沙掩,與歷朝歷代民舟官舶一起,默默傾訴著海洋先民未了的航海心路,記載著東方海洋文明悠長的歷史篇章。

      南溟水土留船跡

      早在漢代,中國不僅發現了南海,而且對南海的島嶼、沙洲、暗礁、潮汐等有了一定認識。自唐宋時期,出現了專指西沙、南沙的古地名,如千里石塘、萬里長沙。

      在中國考古界,通常以地點來命名發現的文物遺存,華光礁Ⅰ號沉船,顧名思義,就是在西沙華光礁發現的第一艘沉船。

      據介紹,華光礁原稱覓出礁,位于西沙群島中部靠南,露出水面的礁石圍成東西16海里、南北5海里,水深20米的潟湖,漁民稱之為“大筐”。環礁背面有一狹窄出水道,南側有兩條開闊水道,可供船只進出避風。

      海南省博物館陳列部主任章佩嵐告訴記者,華光礁Ⅰ號沉船的地點在礁盤內,靠近礁盤西北部,距礁盤外緣最近處約50米,此處礁盤的珊瑚叢高潮時部分露出水面,低潮時隱沒于水下。

      華光礁Ⅰ號沉船穿越800年時空,淺淺的埋藏于珊瑚砂之中,出水的511塊船板,僅僅只有原船1/3的體積,考古人員在提取船板時,還是驚奇地發現,船板是5層疊壓,局部高達6層,船板平均長度在5米左右,發掘出最長的一塊船板長達14.4米,寬度為0.3米以上。

      章佩嵐介紹,華光礁北邊的水道極為狹窄,稍大一些的船只幾無通行可能;南邊兩處水道的水較淺,水道長而蜿蜒曲折。在沒有機械動力,僅靠人力與風帆行駛的南行古代帆船,在盛行東北風的南海冬季要想頂風通過南側狹長曲折的水道進入華光礁避風絕非易事。

      西沙群島地處海南島東南百余海里,水深900-1000米的大陸斜坡臺地上,由10個干出礁、29個天然島嶼組成。這里是中國大陸出海遠航途徑的必經之地,是南洋回返船只可利用的地理標識,又是南海絲綢之路海道上最危險的水域,在其水下留存著多處沉船遺跡。

      然而,正是因為南海連接太平洋、印度洋,成為亞洲東部、中南半島、南洋群島、印度次大陸、阿拉伯半島、東非及歐洲等地沿岸國家海上通商往來和進行交流的必經之地,海上航線縱橫交錯,被譽為“世界第三黃金水道”。

    (編輯:陳思達)
    ?

    網友回帖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