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hkwb.net/content/2012-02/07/491c94fc34d124e3f1ee35bacdba6bb5.jpg)
海南小吃
海南民間特色甜品種類豐富而又各具特色,是展現地方小吃最生動也是最直接的。甜品中又尤以糖水類最為風靡,如清補涼、雞屎藤、甜薯奶等等,一旦邂逅,或許就再難相忘;而甜品中的甜點鄉土風味濃郁,如薏粿、千孔糕、咖啡糕等,濃縮了當地人對生活的智慧和感悟。
在北京一帶,甜品是被作為飯前小吃在正餐前上桌;而在廣東一帶,甜品大多是飯后食用的小吃,也可作為宵夜的小品。
只有海南不同,甜品幾乎都不以配角的形式出現,要么充當夜宵的主角,如清補涼、雞屎藤,大部分攤檔都是用盡全力只經營好其中一項就算大功告成;要么是咖啡店、老爸茶店主角,如燕稞、千孔糕或咖啡糕,與咖啡、老爸茶相伴而食。
海南的甜品會以這樣的方式出場,或許因為惟有如此,方可顯現出它們的魅力和與眾不同。
?
?
相關鏈接:
海南美食小吃系列之海鮮篇
海南美食
海南美食節再盤點:文昌雞領跑 保亭美食爭上游
喜來登自助餐 正點海南美食
海南美食地圖:東西南北中 風味各不同
海口騎樓小吃街薈萃上千海南美食 迎接春節
?
?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2-02/07/a0e590b04281ff1d90c62a83d2ff25ca.jpg)
椰奶清補涼
情迷清補涼
在海南說清補涼,是一件很難討巧的事。就連要談論哪一家的清補涼更好,往往也要爭得面紅耳赤。這實在是因為這種冰冰、爽爽的甜品,太受這個熱帶海島歡迎的緣故。
據說,早在上世紀20年代,海南就有清補涼,當時三五個銅板就可買到一碗清補涼。
廣東、廣西等南方省市都有清補涼,但與海南清補涼相比,僅僅在原料上就會遜色很多。如南寧清補涼,以銀耳、蓮子、綠豆為主打,幾乎就可以說是“銀耳蓮子湯”的別稱;而桂林清補涼,原料包括西瓜、菠蘿、綠豆等幾種,更像是“水果什錦冰”的味道。
海南的清補涼,原料少則十幾種,多則二十幾種,常見的就有花生、紅豆、綠豆、通心粉、新鮮椰肉、紅棗、西瓜粒、菠蘿粒、鵪鶉蛋、葡萄干、涼粉塊、珍珠、薏米、芋頭等,其中綠豆解暑、西米營養豐富、西瓜美白、新鮮椰肉和菠蘿是海南特色水果、葡萄干是北方特色食品,通心粉是西式食品,原料千變萬化,甜的、酸的、南方的、北方的、甚至國外的,有如魔術般完美組合。所以僅從原料來說,海南的清補涼就已經是別的地方不可比的了。
制作也同樣不馬虎。要將紅棗、綠豆、薏米、芋頭、西瓜、鵪鶉蛋等分開煮熟,像綠豆、薏米、芋頭等還要用糖水來煮,這樣煮出的綠豆、薏米、芋頭等本身就已經自帶甜味了,如果要等到最后才用糖水來調和,顯然就太遲了。
攤主會把這些煮好的原料在攤前一字排開,如果一時拿不定主意喝哪一家的清補涼,也可以先比較一下哪一家的原料更豐富些再做決定。
這些原料又經不同的糖水調制,就是不同的清補涼。最普通的是糖水清補涼,過去由于海南民間認為吃椰子容易脹氣,當時的清補涼就用制作好的普通糖水把它們組合在一起,就是一碗糖水清補涼。
現在最受歡迎的卻是椰子水清補涼和椰奶清補涼。其中椰子水清補涼就是用冰鎮過的新鮮椰子水來組合原料,透明的椰子水中,綠的豆、紅的瓜、白的鵪鶉蛋……單從顏色上就讓人浮想聯翩了。待喝上一口,椰子水的清甜伴著綠豆、西瓜、薏米的味道,又是別樣滋味。
椰奶清補涼則是用椰子肉制作出來的椰奶來調和各種原料。各種顏色的原料浸潤在乳白色的椰奶中,讓人頓時心生愛憐。喝上一口,滿嘴椰香,就連那些看似普通的原料,也變得不普通起來。
在海南島略顯漫長的夏季,清補涼是生活中絕對的主角。這一點恐怕外地人很難理解,但只要到海口幾條老街去看一看,就能體會到清補涼的魅力。在一家接一家的清補涼攤前,滿滿地坐著來喝清補涼的人,有人甚至還要打包帶回家。
一碗小小清補涼能做到如此地步,實在讓人贊嘆。在海南,清補涼攤基本沒有什么名號,但好吃的清補涼攤點通過一傳十、十傳百的口碑效應,就可以吸引來眾多愛好者。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2-02/07/b788f82966c2c49f055b03caa05087dc.jpg)
雞屎藤粑仔
雞屎藤粑仔
另一種廣受當地人喜好的糖水是雞屎藤。初識者往往以為聽錯名字,待到弄清了真是“雞屎”兩字,胃口卻已經倒了一半。但如果能鼓足勇氣一嘗究竟,留下的或許會是驚喜。
雞屎藤其實是一種蔓藤類植物,喜歡生長于氣候溫熱、潮濕的灌木叢中,生命力很強。因為葉子用手揉爛后初聞有一股雞屎味,所以才得這樣一個不雅的名字,但其實久聞又會有一股沁人肺腑的清香。在書本上,文人雅士為雞屎藤取名“雞矢藤”以除臭,但民間卻仍然喜歡這種直白的稱呼。
清初屈大均在《廣東新語·草語·藤》載:“有皆治藤,蔓延墻壁野樹間,長丈余,葉似泥藤,中暑者以根葉做粉食之,虛損者雜豬胃煮服。”《本草綱目拾遺》則有言“中暑者以根、葉作粉食之。虛損者雜豬胃煎服。治瘰疬用根煎酒,未破者消,已潰者斂。”汪連仕的《采藥書》記載有:“治風痛腸癰,跌打損傷,流注風火蟲毒,散郁氣。洗疝,合紫蘇煎湯。”
由于雞屎藤有清熱、解毒、去濕、補血的功能,被民間稱為“土參”。作為中草藥入藥,它能祛風利濕,消食化積,止咳,止痛,還可以用于風濕筋骨痛,跌打損傷等。民間傳說,婦女在農歷七月初一吃雞屎藤粿仔湯,還可以補血。按照海南一些地方的風俗,農歷七月初一,家家戶戶必吃“雞屎藤粑仔”。
“雞屎藤粑仔”的做法是將采摘的新鮮雞屎藤葉和浸泡過的大米放在石臼或碾米機中搗(碾)成粉狀,然后用水和勻,掐成約小指大小似小蟲狀的粑仔。候鍋中水燒開后,下粑仔、姜絲、椰絲,再加適量紅糖,美味可口的“雞屎藤粑仔”就做好了。或是粑仔加入椰奶和冰塊,一碗類似清補涼的“椰奶雞屎藤粑仔”就做好了。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2-02/07/a5461479ee780be43138e07e9196b9c8.jpg)
雞屎藤湯圓
“雞屎藤粑仔”是一種很好的滋補品。據說當年瓊崖縱隊被圍困在山上時,缺食少穿,缺醫少藥,戰士們就靠挖野菜充饑,后來野菜也挖完了,好多戰士都得了營養不良性水腫。當地老百姓聞訊后,就把“雞屎藤粑仔”裝在竹扁擔中,以打柴為名,躲過敵人的搜查,把“雞屎藤粑仔”送到山上幫助戰士們度過難關。
過去名不見經傳的符合綠色食品概念的“雞屎藤粑仔”現在成為瓊海最有名的小吃,1999年,經過本地廚師的包裝和提升,更被列為“中華名小吃”之列。
現在再看雞屎藤略顯不雅的名字,在游客眼中反而成為另類的小吃要一品為快。在瓊海,雞屎藤是夜宵當之無愧的主角。夏天,一碗冰鎮椰奶雞屎藤粑籽,冰爽宜人香甜糯軟;冬季,一碗熱騰騰的雞屎藤耙仔,伴著紅糖姜絲的香味,可以驅散一天的倦意。
在南方不少地方,也有食雞屎藤的習慣。農歷三月三吃雞屎藤,是廣西北海本地人的一種傳統習俗,吃法與海南相似,也是將葉與大米混合研磨成粉,再做成一片片的雞屎藤面,用這種面做成的雞屎藤粿仔湯,味道清香甜美,是本地人喜愛的特色小吃。相傳農歷三月初三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誕辰,北海人以此紀念這位偉人。
在諸葛亮七擒孟獲的云南曲靖農村,同樣有很多人喜歡吃雞屎藤。但曲靖不像瓊海、北海等地會在三月三或七月初一專門吃雞屎藤,帶有很隆重的儀式的味道。在那里,只要是雞屎藤發嫩芽的日子,當地人家就采摘下來食用了,或用來炒肉,或是素炒,或是涼拌,就如同食普通的蔬菜一般簡單自然。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2-02/07/55c6a1331b6331553aec7ee0a2d614be.jpg)
薏粿
細細品甜點
海南的甜點雖然不如糖水名氣那么響亮,但同樣風味獨特。喝早茶、喝咖啡、喝老爸茶時,這些甜點必不可少。
如被列為“中華名小吃”的燕稞就是海南著名的風味小吃,俗稱“薏粿”,其流傳歷史久遠,民間制作相當普遍,在海南農村不少地方,每逢新居入屋和孩子滿月等喜事,都要送一筐或一擔燕稞以示祝賀。1959年,周恩來總理視察文昌時,縣政府就用燕稞招待總理,總理品嘗后大為贊賞。
上世紀80年代后,海口的一些大排檔率先把燕稞擺上了餐桌,隨后一些高檔酒店也把燕稞作為特色小吃搬上餐桌。燕稞采用大米和糯米混和,餡料采用椰子絲、花生、油麻、白糖等,由于極富海南地方特色,現在不少餐廳都把燕稞作為飯前甜點。
千孔糕
另一個被納入“中華名小吃”的千孔糕,每一塊都有細密整齊的小孔,泛著金黃色的光。嘗一口,香甜滑爽,回味無窮。其實,千孔糕是東南亞風味小吃,上世紀六十年代才由印尼歸僑傳入興隆,過去千孔糕只是普通的家庭小吃,上世紀九十年代,隨著興隆旅游的日漸升溫,原隆溫泉賓館率先把這種家庭小吃開發成興隆特色小吃,大受游客歡迎,并逐漸在興隆地區的賓館酒店中流傳開來,成為接待游客的佳品。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2-02/07/5a1618ac1f959faa623aa61ef99cce14.jpg)
咖啡糕
另一大受歡迎的甜點幾乎可稱“咖啡伴侶”,這種被稱為咖啡糕的甜點隨著福山咖啡的興起而大受市場歡樂。咖啡糕有綠色和咖啡色兩種,咖啡色的是用咖啡、老椰、生粉、瓊脂等加糖制作而成,聞起來有咖啡和椰子的香味;而綠色的則用香蘭草、豬屎青、老椰、生粉、瓊脂等制作,聞起來是淡淡的青草香味。
咖啡糕粘性十足,吃時必須使出渾身的勁,甚至站起身來,才能把一塊七八厘米厚的咖啡糕用小叉“拎”起。一口咬下去,嚼一嚼,頓時滿嘴噴香。如此吃相,在城里的酒吧咖啡廳當然是萬萬不可的,但在福山充滿鄉野情趣的咖啡廳里,卻是別有風味。
?
?
相關鏈接:
海南美食小吃系列之海鮮篇
海南美食
海南美食節再盤點:文昌雞領跑 保亭美食爭上游
喜來登自助餐 正點海南美食
海南美食地圖:東西南北中 風味各不同
海口騎樓小吃街薈萃上千海南美食 迎接春節
?
(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