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細說“綠化寶島”
椰樹、榕樹等鄉土樹種掩映海口濱海大道,構成了一道獨特的椰風海韻景觀。本報記者李幸璜攝
枝繁葉茂的大榕樹是海南城市綠化常選用的鄉土樹種
海南高溫多濕,特別適宜植物生長。民間“插根扁擔都能活”的俗語,形象說明了海南得天獨厚的氣候資源優勢。但是,綠化不只是種樹,它的內涵應該更加豐富。
近日,記者采訪我省兩位生態環境專家楊小波和劉強教授,他們從人居環境綠化、封山育林、退化環境的綠化修復等多方面,對“綠化寶島”做了詳細闡釋。
人居環境綠化:
既要景觀更要生態
人居環境的綠化有城市綠化,也有鄉村綠化。“應該首先強調景觀美化功能,其次是生態效益,要起到降溫增濕、凈化環境、防曝曬的作用,經濟效益應該排在最后。”海南大學園藝園林學院副院長、省生態學會理事長楊小波說,海南18個市縣各有特色,綠化應充分尊重當地鄉土樹種的特色,要用鄉土樹種來扮綠海南島。
他建議,海口、三亞以及我省東部市縣,在人居環境綠化上,要充分體現熱帶海洋特色,比如大種椰子樹,展示海南椰風海韻的魅力;而東方、昌江等西部市縣可以選擇木棉等鄉土樹種,瓊中、五指山等中部市縣的人居環境綠化,則要有熱帶雨林的特點。
海南師范大學科研處處長劉強告訴記者,人居環境綠化,要點線面結合,既要有大塊的綠地,也要道路的線狀綠化,還有住宅小區、公共場所、街心公園等點上的綠化。“海南是島嶼省份,生態環境非常脆弱。海南的綠化更要強調生態功能。”劉強說,環境綠化要有多樣性,決策者要有謙遜的敬畏大自然的情懷,應師法自然,讓城市綠化成為具有良好生態功能的擬自然植物群落。
“農村綠化也要得到重視。”劉強在德國留學期間,看到德國農村的田園風光非常美麗,政府在發展農業中,注意農林生態的結合。“耕地、森林錯雜相間,既有經濟功能,也有生態功能,而且景觀效果非常好。”劉強建議,綠化美化海南,千萬不能忽視農業,從規劃上引導農民發展農林漁復合農業生態系統。
封山育林:
保證海南生態安全
“封山育林是海南的生態安全問題。”土生土長的楊小波告訴記者,海南在漫長的自然進化中,大自然演繹出了保障海南生態安全的完美屏障。如保護海岸帶,有珊瑚群、紅樹林、青皮林等;涵養水源,保護生物多樣性,有中部的熱帶雨林等。
“臺風帶來的雨量高度集中,如果天然林被破壞,水源涵養能力也會直線下降,一遇強降雨就容易形成澇災。”楊小波提醒,我省近幾年出現的洪澇災害,雖是極端天氣帶來的,但也有天然林被破壞的原因。
對此,劉強持同樣的觀點。他認為,在發展過程中,不僅天然林被破壞,許多濕地也被填埋。“從源頭來說,森林涵養水源的能力大大下降;從流域來說,地表被破壞被改變被硬化,雨水不能迅速滲透,形成地表水;從入海口來說,很多自然形成的河流、入海口被堵死。這樣,一遇臺風形成的強降雨,留不住、滲不透、出不了,自然就易澇易旱。”
“人工經濟林雖是森林的一種,但它的生態功能不可與天然林相提并論。封山育林,是涵養水源、保護生物多樣性,是在為海南構筑堅固安全的生態屏障。”對于海南的天然林以及中部山區的熱帶雨林,兩位專家都堅決認為:“這是絕對不能碰的生態高壓線。”
楊小波建議,我省各市縣,只要有次生林、灌木林的地方,都應劃為生態公益林保護,嚴格封山育林,在重點區域建立自然保護區。進入我省的項目應嚴格審批,抬高進入門檻,凡要占用林地、破壞天然林的項目應拒絕進入。
環境修復:
自然生態的綠化再生
“環境修復,科技要求很高,它是通過綠化的手段讓自然界的生態功能再生,并改善生態系統。”劉強一直從事被破壞海岸帶的保護與修復研究,嘗試將鄉土樹種引入海防林并替代木麻黃樹。
他說,海防林的恢復、建設、保護與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決策者應有長遠的眼光和規劃,要系統地逐漸將單一的木麻黃海防林演化為天然林型的海防林。“這樣的海防林,既有生態功能,也有景觀功能,還兼具經濟效益。”
“環境被破壞,破壞的不僅是景觀,還有生態安全。”楊小波說,近幾年來強臺風給我省造成的巨大損失警示我們,要加強對退化環境的修復,恢復其原有的生態功能,如利用鄉土樹種營造混交林、沿海地帶建設防風林、保護并恢復紅樹林、全省25度以上坡度的地方一定要退耕還林,以及疏浚河道、清理排洪渠等。
?
?
相關鏈接:
海南文化名城名鎮保護和風情村鎮建設初具成效海南:文化產業重點項目用地納入土地利用總規海南文化企業集團母公司注冊資本放寬到2000萬元《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關注海南文化體制改革海南文化產業發展成國際旅游島建設強大引擎?
(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