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 
    您當前的位置 : 教育>職場招聘>
    2012大學生就業能力新趨勢 破解"90后"求職困局
    來源:  作者:  時間:2012-06-19 16:10:23

    畢業生數量眾多且能力不足,就業形勢依然嚴峻

    中國大學畢業生人數近年來顯著增長。從2007年到2011年,全國大學畢業生人數從495萬增加到約600萬。最新統計結果表明,2012年全國大學畢業生人數將創歷史新高,達到約700萬人。

    從2012年開始,第一批出生于1990年至2000年之間的“90后”一代大學生將走出校園,走上社會,構成2012年之后大學畢業生的主體。“90后”多為獨生子女,生長生活環境相對“70后”、“80后”更加優越,因此表現出與上一輩人眾多不同的特點。一方面,“90后”好奇心強,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另一方面,“90后”自信而脆弱,敏感而自我,喜歡張揚個性,卻普遍缺乏團隊精神與責任感。2012年,第一批“90后”大學生將走向職場,接受職場的檢驗。

    然而,“90后”面對的職場形勢并非一片大好。《2012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在畢業生人數激增的背景下,畢業生半年后就業率較為平穩。本科院校2009-2011年畢業生半年后就業率分別為88%、91.2%和90.8%,未就業人數連年增長。2011年全國大學畢業生半年后月收入僅為2,766元,其中本科畢業生半年后月收入為3,051元。過來人對2007-2012年逾20,000名學員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70%的畢業生存在較大經濟壓力,收入僅能勉強維持自身日常開支,在職業選擇上受現實壓力影響,難以顧及長遠職業發展。在應屆大學畢業生人數激增,就業率穩定的情況下,應屆生求職競爭將更加激烈,更多大學畢業生將面臨畢業即失業的狀況,薪酬狀況也不容樂觀。

    過來人調查表明,85%以上的學員認為求職所需能力與技巧無法在校園中得到有效訓練,更加增添了大學生求職的難度。超過半數的已就業學員認為校園中所習得的知識和方法在工作后使用較少,“所學非所用”情況非常嚴重。同時,過來人對數十名人力資源專家的深入訪談結果也顯示,大量初次就業的大學生在職業素養和能力上與企業要求存在較大差距,工作上手速度慢,很多基本職業技能還需從頭學習,很難達到企業預期。

    全面了解企業需求,培養3個層次、11大類就業能力

    對大學生而言,面對大量招聘企業和崗位,找到適合自己同時又滿足對方條件的職位顯得尤為重要。為取得滿意的求職結果,求職者需要深入了解企業對各項能力的需求,通過對企業招聘能力要求進行分析,有針對性地培養和提升相應能力。

    過來人針對企業校園招聘建立了世界500強能力模型。該模型基于過來人歷時五年、數萬名成功學員案例、上百萬企業職位數據,著重分析了現今財富500強企業的校園招聘信息,研究得出了在新形勢下世界500強用人標準及趨勢,系統地描述和分析了以世界500強為代表的優秀國際化大型企業對大學畢業生的能力要求。模型旨在幫助廣大高校畢業生和在校生了解相關企業在校園招聘中的要求,完善自身能力,在求職道路中進行有針對性的準備,從而獲得良好求職結果。

    世界500強能力模型的建立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資料收集:過來人在每個世界500強企業最新校園招聘職位中選取了最具代表性的五個職位,包括管理培訓生、銷售經理、管理層崗位、一個前臺崗位和一個后臺崗位,摘錄相應工作內容與職位要求。此外還收錄了各企業校園招聘流程以及公司對人才的能力要求。對于沒有專門校園招聘的企業,則選取企業相應的初級崗位作為校園招聘崗位。第二階段為資料整理:對搜集到的職位信息按照商業類職位與技術類職位進行劃分,分別對其所要求的各項能力進行分類歸納和統計。第三階段為模型建立:在第二階段獲取資料的基礎上,總結求職者需要在求職前所做的準備,提煉出企業對求職者基礎素質和能力技巧的要求,構建世界500強能力模型。

    (編輯:童言)

    網友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