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美黎錦《鳳舞天涯之甘工鳥》
黎錦濃縮了黎族悠久的歷史文化,體現了黎族婦女卓越的藝術創造才能。因此,當黎錦《鳳舞天涯之甘工鳥》作為海南三寶之一亮相麗水世博會,也讓中國館的參觀者們深深感受到了海南文化的獨特魅力。
“這幅黎錦的圖案起源于黎族美孚方言婦女出嫁時用的花腰帶,但在圖案構成等方面有我們自己的重大創新。”海南錦繡織貝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凱說,這幅黎錦的主線是幾何形的甘工鳥圖案,其余還有雄鷹紋、萬字紋等。
“以甘工鳥作為這幅黎錦的主圖案,是出于一種良好的愿望。”郭凱說,甘工鳥是黎族人們心中的吉祥鳥、幸福鳥,傳說中這種鳥有一身紅色的羽毛,每天清晨向著太陽飛翔,呼喚人們“甘工、甘工”、“干工、干工”,給黎家人帶來吉祥與希望。
黎族人感謝甘工鳥的恩德,將它們織繡于錦緞中,寓意不忘祖先、不忘根本。加以雄鷹紋、萬字紋等組合而成的山與水的概念,整個黎錦表達著和諧自然,繁榮昌盛的情景。
為了織好這條黎錦,郭凱專門挑選了臀寬臂長的織錦好手。因為在黎錦的工藝上,人是黎錦的據腰織機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人的體型影響著織錦的寬度。公司里的一位能工巧匠,用傳統黎族手工織法,以黎錦顏色最豐富的四色緯線,再加上少量金色絲線作點綴,織就了這條最寬、色彩最豐富的黎錦作品。
“其實,甘工鳥只是一個大系列《鳳舞天涯》的一部分。”郭凱說,《鳳舞天涯》是公司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特別設計的一款產品,設計的構思源于2008奧運火炬國內首傳城市三亞,當時火炬傳遞在三亞結束后,舉行了一場大型的“鳳舞天涯”慶祝晚會。此后,錦繡織貝公司創作了這個著名的現代黎錦系列。整個系列包括了60個不同的花樣,都是以黎族各個方言中的美麗鳥類圖紋來命名的。
正是在對鳳凰、三亞和黎族文化了解的基礎上,以黎錦鳥紋和鳳凰圖紋為元素,該公司創造了這個黎錦系列《鳳舞天涯》。翩翩起舞的翅膀,捉摸不定的馬賽克,它是無字的詩,無聲的歌。那些符號和圖案是延綿不斷的美麗詩篇。黎族織女把對生命的理解與感悟,對自然的敬重與依賴以及黎族文化遙遠的記憶,都編織在了黎錦中。
此產品一開發出來,便在環球旅游小姐中國區總決賽中亮相,它以生動的圖案、巧妙的構思、濃烈的色彩博得人們廣泛的好評,并在2008年第九屆CCTV模特電視大賽總決賽中大放光彩。面對人們如此的喜愛,在2009年國際精英模特大賽期間,公司又專門設計了七個新的鳳舞天涯系列產品。
精雕黃花梨《善財觀音》
參加麗水世博會中國館海南活動周的黃花梨根雕《善財觀音》,高約43.5厘米,直徑約21厘米,采用海南黃花梨樹根老料雕琢而成,擁有清晰的紋理、精美的雕工、巧妙的造型。
據該雕塑的創作者劉華濤介紹,這塊黃花梨老料是2006年夏天在昌江霸王嶺被發現的。
1970年代初生于江西貴溪的劉華濤,從小喜愛畫畫,從事雕刻行業二十余年,富有木雕經驗。經過仔細觀察,他發現,這段老料的主體部分與觀世音菩薩有幾分神似。于是,他們決定順勢將其雕琢成一尊名貴的黃花梨觀音像。
老料的頂部原是一截破損的木材,劉華濤利用其型,將其雕刻成一只龍頭龜身的巨鰲,頷首蓄勢,引而待發,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原料的主體部分保存尚好,與觀世音菩薩有幾分神似。他經過造型、制胚、雕刻、打磨等十幾道工序,歷經數月時間,終于一尊騎鰲觀音便活靈活現了。
“這是觀音菩薩三十三化身之一。”他說,相傳東海有一種頭像龍身像龜的神獸鰲,脾氣乖戾,時常危害人間,觀音菩薩知道后,大發慈悲之心,決定為民除害,便來到東海將鰲降伏,并躍上鰲的背上現出寶相。
“《善財觀音》的雕刻技法,我自認為得意之處在于觀音和鰲魚的巧妙結合,尤其是細刻的牽鰲鏈條很見功底,而觀音和童子的神態比較逼真。”他說。
海南日報記者在現場看到,作品中的觀音菩薩慈眉善目,法相莊嚴,形態優雅安祥,左手捧凈瓶,右手持楊柳,精湛的雕工把觀音普渡眾生、降福救民的美好形象表達得淋漓盡致。觀音身邊是善財童子,童子資儀飽滿,俊朗端莊。
整個作品將黃花梨特有的“鬼臉”紋恰到好處地發揮出來,巧妙利用了樹根的天然形狀,裝飾恰到好處。作品暗含“觀音送子”、“乘龍御天”、“獨占鰲頭”等吉祥寓意。
(編輯:劉瀚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