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诰W首頁 |  新聞中心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 
    您當前的位置 : 教育>教育新聞>
    大學生“特崗教師”扎根基層 老百姓編民謠頌揚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  時間:2012-08-13 16:35:42

    ?

    特別三:特別想讓孩子們“心大”一些

    山里人平時只吃土豆和白菜,連大米飯都難得吃,電也用不起,一度一元錢,夠買半斤鹽。貧窮限制了人的眼界。

    縣教育局干事洪波講了一件事。劉老師上作文課出了一個題目“我的理想”,得到的都是這樣的回答:希望在六盤水市做“挑夫”的父親不那么勞累;希望在田里干活的母親不那么辛苦;希望長大以后能在縣城買一所房子把父母接過去;希望能變成一只小鳥每天飛來上課;希望變成機器人走山路不那么累了……了解到孩子們純樸的心聲,劉習聰既欣慰也心酸,他希望孩子們獲得知識,走出大山,有更加遠大的志向。

    劉習聰盡量給學生描繪山外的世界:“你們知道嗎?有一種長長的東西叫‘地鐵’,你們上學要走十幾里地,坐地鐵幾分鐘就可以跑完。”他還愛教孩子們看地圖:“給老師指指北京在哪?”他想讓孩子們知道,祖國很大、世界很大,只要努力讀書,就可以走到世界任何一個地方。

    神九成功飛天之后,當劉習聰聽到班上女生朱廣說她的理想是“做航天員”時,興奮得難以自抑,他逢人就說:“我希望神二十、神三十上天時有我教過的學生!”

    “上完初中輟學打工”的做法,在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的當地村民中,十分普遍。高中不在國家九年義務教育之內,當地父母普遍認為,如果孩子考不上大學,三年沉重的學費和生活費都將白搭,初中畢業“輟學打工”,既減少家庭負擔又來錢快。

    新發民小的畢業生劉純志就面臨著輟學。在政府沒有進行危房改造前,他家還住在人畜混居的茅草房里,父親67歲了,母親智障,他準備小學畢業就出門打工。劉老師聽說了劉純志的困難,多次上門,一面安撫劉純志安心學習,一面想辦法對他進行資助。開始劉純志不敢奢望,還是堅持自己的想法。有一次劉老師發現純志病倒了,背起他走了七八里山路去輸液,還幫他付了醫藥費,劉純志終于被劉老師的執著所感動。現在他讀完了初中,還有志繼續升學。

    過去極不情愿送子女上學的村民,有不少人改變了。他們會對自己家的孩子說,“看!那是劉老師,以后上學就把你送到他那兒!”

    記者感言:劉習聰不僅傳遞了愛,更傳導了一種不向命運低頭的力量。

    (編輯:童言)

    網友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