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 
    您當前的位置 : 教育>教育時評>
    追求教育公平別讓孩子沖在前
    來源:濟南日報  作者:  時間:2012-12-05 17:30:35

      因不肯妥協返鄉讀書而輟學在家,在微博上高調爭取異地高考權利,與滬籍人士就異地高考“約辯”……近日,15歲的非滬籍女生占海特和她的家庭站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12月3日《京華時報》)

      城市戶籍人口和非戶籍人口就教育資源的分配之爭到達一個新的沸點,一個15歲女孩被推到前臺,被動地成為了這場教育利益調整的旗幟人物之一。而本來她應該在校園里安心地讀書,如何平衡教育利益格局是大人們要做的事情。

      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非戶籍孩子的家長們一直沒有停歇地呼吁教育改革,讓孩子們能和戶籍人口一樣平等地在居住地接受教育、參加考試,而擁有戶籍孩子的家長們,也一直沒有放棄“捍衛”已享受許久的權益,兩個人群的較力從網上發展到網下,乃至于開始由網上口頭辯論發展到現實語言對抗的地步。

      這種開始有了火藥味的紛爭不斷加劇的根源在于,教育部門“束手無策”,既不敢大膽改革,徹底實現教育公平,又不敢對非戶籍人口的合理要求全盤否定;一方面是急需參加中考或高考的孩子家長心急如焚地催促,一方面是教育部門擠牙膏似的給予帶有許多附加條件的許諾。教育改革成為一團亂麻,誰都知道線頭在哪里,但有關部門就是缺乏把它理順的勇氣和耐心。

      于是,15歲的孩子成為這場爭斗的一個砝碼,身上寄托著太多人的期望,也代表著輿論背后的民心向背;她無形中披上了斗士的斗篷,為處在相對弱勢的群體爭取支持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她在網上所承受的“蝗蟲”謾罵,她在約辯現場的形單影只,讓人倍感無奈和遺憾——— 這不是一位未成年孩子應該做的事情,而她現在所做的一切,除了表明教育矛盾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外,更多的是對成年人以及教育部門自私與無能的一種嘲諷。

      這位女孩說,“享受公平教育是我作為公民的權利,而推動教育公平則是我作為公民的義務”。她的權利意識和發言立場毫無問題,無法反駁,只是這樣的話由教育部門說出,才會更合情理更有力度,教育部門不但要說,更要去做,把書面或口頭上的承諾變成主動的、現實中的行動。等到孩子們沖在前面喊話,這已經形成了對教育改革遲緩事實上的羞辱。

    ?

    閱讀此文的網友還看了:

    海口教育明年工作安排 重點突出均衡發展與教育公平
    促進教育公平 全國異地高考將破冰
    異地高考如何促進教育公平 不能簡單“一刀切”
    取消異地高考就能實現教育公平嗎?
    異地高考獲批,教育公平仍在路上
    熱點評論:異地高考拉開教育公平序幕
    袁貴仁:十八大報告為促進教育公平指明方向
    從自閉癥兒童入學審視教育公平

    ?

    (編輯:鄭克姍)

    網友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