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周末,每天上午10:05的下課鈴聲結束后,福建師范大學校園里便會響起第九套廣播體操的音樂。然而,在該校傳播學院大四女生黃漫婷的印象里,“現在再也沒有看到有人在做廣播體操了,音樂都是空放的。廣播體操其實就像一朵‘壁花’,雖然好看,但是無人問津。”
今年2月24日,福建師范大學官方網站發布了《關于恢復開展師生工間、課間廣播操活動的通知》。通知說,“每周的周一至周五上午10:05~10:15恢復播放第九套廣播操音樂,鼓勵師生進行工間操、課間操活動”。為了帶動師生做操,從3月1日至15日,校方在圖書館廣場、人文樓廣場、理工樓廣場等處還特地安排了體育科學學院的學生志愿者現場指導。
福建師大體育科學學院2009級學生湯阿蘭是推廣廣播操的志愿者之一。“我們都帶操一個星期了,都還沒什么人過來做。”在做操的現場,她熱情地邀請圍觀的同學加入,“可是,很多同學都沒有這個意識,只會站在旁邊看,拿著手機拍照。”
那些日子,除了下雨天,湯阿蘭和其他25名志愿者都要穿上統一的藍色服裝,定時在指定的做操地點等候。“其實,這套廣播操挺容易學的。”她說,“很少有同學愿意跟著我們做操,是因為他們覺得丟人。”
該校文學院大三男生小吳便是湯阿蘭所說的“覺得丟人”的那類同學。“在大家面前舞來舞去,很不好意思啦!”小吳說,“有一次,有個同學跟在志愿者后面做操,結果就被朋友嘲笑了。”
“剛開始聽到廣播操音樂時,就讓我想起中學時代被老師逼著去操場的情景。”大一新生小林說,到了大學,不用再被強迫做操,“感覺好多了”。他認為,大學沒有推廣廣播操的必要,因為“想鍛煉的人自然會去鍛煉,不想鍛煉的人,十頭牛也拉不動”。
廣播操遭冷遇,在高校已成普遍現象。記者通過福建校媒記者QQ群對來自20多所高校的學生進行了解,發現不僅沒有人看到過同學做操,大多數學校甚至連廣播操音樂都沒有播放。
談及無人做操的原因,多數同學覺得“沒有必要”。廈門理工學院大二學生陳超鋒說,大學畢竟和中學不一樣,學生的作息、上課時間都不同,“如果在大學里還要求做廣播體操,會引發抱怨的。”泉州師范學院大三學生何煒翔表示,“廣播體操總歸是一種模式化、統一化下的產物,大學是彰顯個性的地方,不可能強迫一群個性各異的人去做同樣的動作”。而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大三學生葉小煒則認為,受場地、時間等條件的限制,在高校推行廣播操顯然是不可行的。
“高校推行廣播操,初衷是好的,希望加強學生的體質,緩解上課疲勞。但是如果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則要考慮推廣的形式是否需要改變,以便讓學生能夠自覺參與。”福建師范大學傳播學院教授叢春華認為,現在的大學生普遍“安靜有余,運動不足”,寧可看電腦一天,也不去鍛煉一時,這是很危險的。
?
閱讀此文的網友還看了:
教育部與32所直屬985高校所在省市均簽共建協議
高校獎學金制度謹防變質 獎學金帶來更大壓力?
中國高校首設博士生校長獎學金
高校四名保安為護學生身中八刀 學校獎勵有功人員
高校學生獎學金評定向“綜合測評”轉變
武漢高校畢業生供需見面會將舉行 供崗1.8萬個
海口:春節用工缺口大 企業高校招學生
杭州一高校開減肥班 學員曾一周只吃倆蘋果減肥
企業春節面臨用工荒 去高校招人學生亦可鍛煉自身
高校發布2012十大網絡用語 屌絲逆襲入列
?
?
(編輯:鄭克姍)